发布时间:2021-02-09 10:50:38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中医药科普基地建设”(编号:19K57788D)项目在“河北省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科学普及专项”资助下,于2019年5月开始建设,累计投入经费20万元。经过一年多的发展建设,已按照项目任务书要求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工作内容,现汇报如下:
一、建成4个专业性展示区
整合原有的中药材加工炮制实验室、中药标本室、中医诊断学实验室和中西医结合研究所4个专业性的教学、科研场所,升级改造成为适合开展中医药科普宣讲、学习参观的专业性展示区——方剂学展示区、中药学展示区、中医诊疗技术展示区、中西医结合研究所科研展示区,进一步丰富展示内容、美化展示效果。目前4个专业性展示区面积为1100 m2,展示仪器设备约50台(件),展示各类实物标本500余种。
1.方剂学展示区:
本展区位于河北医科大学建华校区博学楼六层,占地面积40 m2,累计投入约35万元,于2018年6月建成使用,可提供开展专业科普教育的主要仪器设备有:中药投料粉碎机、多功能中药真空浓缩收膏机、中药冻干机、煅药机、中药超细打粉机等,可为社会公众更好地了解中药材的现代加工炮制技术提供专业知识介绍和实际操作体验。目前,该展区已开放2年余,学习、参观人数约400人次。
2.中药学展示区:
本展区位于河北医科大学建华校区博学楼六层,占地面积50 m2,累计投入约7万元,可提供用于科普教育的各类动植物药标本共358种,其中浸制标本63种,饮片标本279种,腊叶标本32种。此外还配备有一台触摸式中药学教学仪,一套“掌上中药房”特色标本,目前,该展区已开放4年,学习、参观人数约700人次。
3.中医诊疗技术展示区:
本展区位于河北医科大学建华校区博学楼六层西侧,占地面积218 m2 ,累计投入约200万元,包括针灸推拿学和中医诊断学两个展室,于2016年正式投入使用。该展区可提供开展专业科普教育的主要仪器设备有:针灸人模型、臀部仿真针刺练习平台、推拿手法测定仪、多媒体人体仿真穴位练习仪、中医经络检测仪、舌诊仪、脉诊仪等数十台,可为社会公众更好地了解针灸、推拿、舌诊、脉诊等中医传统治疗技术提供专业知识介绍和实际操作演示。目前,该展区已开放4年,学习、参观人数约1000人次。
4.中西医结合研究所科研展示区
本展区位于河北医科大学中山校区综合实验楼12层,占地面积800 m2 ,累计投入约3800万元,建立了国内先进的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开放式实验平台。该研究所可提供开展专业科普教育的高端仪器设备有:膜片钳放大器、钙离子成像系统、质谱仪、液相和气相色谱仪、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等,可为社会公众更好地了解中药药理、中药毒理、中药作用的物质基础及中药化学成分的检测分析等专业知识提供设备支撑。目前,研究所已开放10年,接待学习、参观人数约2000人次。
二、建成3个中医药体验馆
整合原有的中医舌诊脉诊实验室、中医门诊室和大学生众创空间等区域,建成3个开展中医和中药实地体验的场所——中医舌诊体验区、中医脉诊体验区和大学生中医药创新创业孵化园,建设面积为360 m2,包括了解和体验中医舌诊、脉诊、艾灸、足浴、中药茶饮等特色项目。
1.中医舌诊体验区:
该体验区配备有八台舌诊仪,该仪器利用现代科学方法为舌诊建立客观指标,能够为社会公众更好地了解和体验中医舌诊技术提供设备支撑。
2.中医脉诊体验区
该体验区配备有八台脉诊仪,该仪器运用一条仿真手臂模拟人体常见的28种脉象,能够为社会公众更好地了解和体验中医脉诊技术提供设备支撑。
3.大学生中医药创新创业孵化园
本展区位于河北医科大学建华校区崇德楼三楼,依托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在校企联合的基础上开展传统中医疗法的深度体验、中医康养文化传播、中医药文创产品研发与展卖等,包括中草药茶饮体验区、中医康养体验区、中医药文创产品展卖区以及彭艾文化及其特色产品体验展卖区四个部分。
■中草药茶饮体验区
在本体验区,参观者可以了解和免费品尝玫瑰花茶、苦荞茶、艾草茶、桑叶茶、丹参茶等二十余种特色中草药茶饮。
■中医康养体验区
在本体验区,参观者可以了解和体验艾灸、足浴、耳穴贴敷、推拿按摩等中医康养保健项目。
■中医药文创产品展卖区
在本体验区,展示了由河北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大学生自主设计和研发各类中医药文创产品,包括中药香囊、中药药枕、中药足浴包、中药花草茶、中药文化相框、中药创意标本等。
■彭艾文化及其特色产品体验展卖区
在本体验区展示了各类特色艾草产品,均由邯郸馆陶县“河北彭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和提供。
三、建设一支不少于50人的科普队伍
为更好地加强河北医科大学中医药科普基地建设,充分发挥高校科普教育的重要功能,满足社会公众对中医药科学知识及其文化的科普需求,2019年11月1日,河北医科大学中医药科普基地专门成立了大学生科普服务讲解队,依托河北省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科学普及专项平台,旨在培养造就一批优秀的中医药科普专业人才。来自中西医结合学院1-3年级热爱中医药科普事业的52名大学生自愿报名参加,加上课题组11名教师成员,目前科普队伍人数已扩充到近70人。
四、组织不少于5次的主题科普活动
以科普基地建设为契机,打造能够满足社会公众对中医药医疗保健知识和科普文化需求、弘扬和传播中医药传统文化精髓、讲解中医药现代发展技术的科普活动。目前已举办各类主题科普活动15次,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活动案例有:
1.2019年6月5日,举办主题科普活动:《端午顺天阳,香囊系安康——中西医结合学院举办第二届端午节传统习俗体验及中医药特色产品展卖活动》,参加人数844人。
2.2020年6月23日,举办主题科普活动:《端午节里的中医药小知识》,参加人数211人。
3.2020年6月24日,举办网络科普活动:《遇上端午节,防疫正当时》,点击量3.9万人次。
4.2020年6月25日,举办网络科普活动:《音画相配,浓情端午——来自我校师生的小科普》,点击量1595人次。
5.2020年7月6日,举办网络科普活动:《小暑,一杯清茶消暑热》,点击量3.1万人次。
6.2020年8月-10月,举办主题科普活动:《走进中医药科普基地,感受中医药知识与文化的魅力》,以线上“云参观”的形式,面向全校师生开放各个展区,进行线上科普知识讲解和网络知识答题,点击量460人次。
7.2020年12月14日,举办主题科普活动:《让中医药知识“活”起来!河北医科大学中医药科普基地微讲座开讲!》,点击量5406人次。
五、组织2-3次培训交流会议:
通过定期举办与科普工作相关的学术交流、经验交流和培训工作会等,进一步扩大该中医药科普基地的知名度和社会公共影响力。基地共举办了4次科普建设发展交流会议、4次科普讲解培训会议和5次线上线下科普专题讲座,有效推进了中医药文化和科普教育的创新与交流,先后约有500人次参加系列科普培训交流活动。
(一)举办3次科普建设发展交流会议:
1.2020年9月19日~20日,举办 “中医药科普基地建设与发展课题汇报会暨中医药科普工作研讨会”,围绕新时代中医药高质量发展以及医学院校中医药科普工作的任务要求展开交流研讨,共同推进中医药文化和科普教育的创新发展。
2. 2020年11月11日,举办“走向世界的中医药”主题研讨会,赴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围绕新时代中医药高质量发展以及加强和提升医学院校中医药科普基地的定位与格局等进行交流研讨,共同推进中医药发展的国际化进程。
3.2020年11月19—20日,举办“馆陶中医药文化及其产业发展”主题研讨会,赴邯郸馆陶中医医院围绕新时代中医药高质量发展以及提升中国彭艾文化产业进行交流研讨。
4.2020年12月15-16日,赴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中医药博物馆”和该校国际学院考察交流,围绕面向来华留学生开展中医药知识、技能、文化宣传教育等工作进行交流研讨。
(二)举办4次科普讲解培训会议:
1. 讲解技巧培训:贾晨星老师(河北医科大学外语教学部)
培训内容:《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科普讲解员》
时间: 2019年11月1日
2. 讲解技巧培训:何万涛老师(河北医科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
培训内容:《如何向来华留学生讲好中医药科普知识》
时间:2020年4月2日
3. 讲解技巧培训:何万涛老师(河北医科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
培训内容:《英文科普常用语介绍》
时间:2020年5月28日
4.专业知识培训:杨洪娟教授(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培训内容:《如何向社会公众讲好中医药科普知识》
时间:2019年12月25日
(三)举办5次科普知识专题讲座:
1. 2019年12月20日,河北医科大学中医药科普基地项目组在中山校区图书馆综合实验楼516教室举办“中医药科普微讲座”活动,围绕“神奇的中药——艾草”、“中医养生话健康”、“古方今用话成药”等主题普及了关于中医康养和中药辨识的相关知识,同时密切结合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的不良饮食、作息、运动等习惯以及常见的中药使用误区,帮助大家了解中药知识,提高了大家的健康意识。
2. 2020年5月12日,课题组邀请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中西医结合肾内科主任杨洪娟教授通过网络直播的形式为社会公众开展中医药知识科普讲座,题目是《从大疫谈疾病预防》。
3. 2020年5月15日,课题组邀请中西医结合学院孔德志博士通过网络直播的形式为社会公众开展中医药知识科普讲座,题目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中药研究的先进仪器设备》。
4.2020年11月3日,河北医科大学中医药科普基地项目组在建华校区东壁阁会议室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为在校大学生开展“第二课堂”科普讲座活动,内容是《药用植物腊叶标本制作技术》。
5. 2020年12月11日,河北医科大学中医药科普基地项目组在中山校区主楼就业园培训室举办“中医艾灸技术科普讲座”,特邀石家庄以岭健康城健养中心王亚丽医师围绕中医艾灸技术,从灸法的起源、形成与发展、临床应用以及施用方法等方面开展科普讲解。
六、研发至少6种中医药文创产品:
以项目中各类科普活动的开展带动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发展,已设计和展卖中医药文化创意产品10余种,开展了中医艾灸推拿体验式服务、品尝中草药茶饮等创业活动,进一步丰富了中医药科普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增强科普活动的吸引力和趣味性,提高公众参与度和覆盖面。目前设计研发的中医药文化创意代表产品有:中药香囊、中药药枕、中药足浴包、中药花草茶、中药文化相框、中药创意标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