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市-黄骅河北海盐博物馆-海洋生物展览

发布时间:2020-08-21 10:42:35 来源:

年度 2018年以前
成果类型 其它

黄骅河北海盐博物馆-海洋生物展览


首先欢迎大家来到黄骅博物馆海洋生物展厅。我们大家都知道海洋占地球面积达到70%,所以与人类的发展和进步都有着密切的关系。而海洋生物的存在让大海变得美丽而又神奇,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美好的追求。黄骅作为一个滨海城市,海洋资源非常丰富。自古有”便渔盐之利,渔盐雄天下”之称。这个展览有把海洋生物分了七大类。下面就让我们走进美丽的海洋,去了解这些神奇而又美丽的海洋生物。

首先我们进入第一部分,就是植物类展区。海洋中的植物主要分两大类,他们是海藻和维管植物。海藻分为大型海藻和微型海藻。大型海藻主要是我们常见的海带、紫菜等,具有多细胞结构;微型藻被海洋生态学家习惯称之为“浮游生物”,它们数量庞大,在海洋食物链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但需要在显微镜下才能看清楚。而海洋中的维管植物,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红树以及海草了。首先大家看到的是海洋藻类标本,海藻是生长在海洋中的一种低等植物,也叫孢子植物。全世界约有两万五千余种,中国约有八千余种,它们个体有大有小,小的是肉眼看不到的单个细胞,大的有长达50多米的巨藻,形形色色,千姿百态。它们在海洋中随波逐流,把海底世界打扮成一座座美丽的花园,它们体内含有叶绿素能在水下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众多的海洋动物提供大量食物,是真正的海洋牧草。海藻含有丰富的藻胶,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和药材。

下面大家看到的是贝类展区。在浩如烟海的动物世里,贝类动物可谓是一大类绚丽多姿的海洋软体动物,这不仅因为它们种类繁多,而且因为它们和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它们有的味道鲜美,是日常餐桌上的美味。有的则被列为海味八珍,是宴席上的佳肴。这个展区就向您展示了千姿百态的贝类。海扇蛤,海扇蛤科,软体动物门双壳纲翼形亚纲珍珠贝目的一科。广泛分布于世界各海域,以热带海的种类最为丰富。中国已发现约45种。扇贝贝壳较大,近圆形。背缘直。前后具耳,多数种两耳不等 。右壳前耳下方具有足丝孔 。热带印度洋、太平洋,北极海至美国西北部和东部,澳大利亚西部、南部,挪威至地中海均有。我们看到的这个是卵梭螺它栖息于浅海岩礁或珊瑚礁海底,黑海绵上信号芋螺是有毒性的,壳口狭窄的芋螺毒性较低,而壳口越宽广,毒性也就越强。芋螺的毒属蛋白质毒,与毒蛇的毒相似。被咬伤中毒则会红肿刺痛,经常出现的症状是灼烧感及麻木,接着逐渐蔓延全身,使得四肢无力,肌肉麻痹,意识幻散,渐渐昏厥,而最后的死亡导因是心肌无力。澳大利亚香螺所有的螺层上都有宽度不等的弱螺肋,并与细纵脊相交。胎壳的螺塔圆柱状,并且直至幼贝期才脱落。壳表杏黄色,被褐色厚壳皮覆盖,伊脱去。扭法螺肉食性。生活于热带地区,喜湿热环境,栖息地:珊瑚间。白长旋螺分布在台湾北部海域,栖所在浅海沙底。大千手螺大而重螺塔低,体层膨大,肩部有棱角。螺轴光滑,壳表白色,有褐色脊纹和斑块;螺轴粉红色。锥螺 本种外壳为黄褐色或咖啡色,每一螺层均有明显的纵肋。壳口为圆形,具有深褐色角质性的圆形口盖,上有同心圆的纹路。大部份均将其壳後半段埋入砂泥底中,栖息水深一般在浅水区,水深约十公尺范围以内。蚯蚓螺通常埋栖于海绵或石灰藻中,营滤食生活。栖所环境 浅海珊瑚礁、岩石底、潮下带。银杏螺壳表面通常具雕刻饰、结节突起或棘刺。紫袖凤螺 雌雄异体。壳表面饰纹雕刻丰富多彩。生活在热带海域和亚热带海区,喜欢在温暖的水域中和浅海泥质或砾质海底活动,从潮间带至浅海沙、泥沙和珊瑚礁环境中均有栖息。金斧凤凰螺雌雄异体。壳表面饰纹雕刻丰富多彩。壳边近前端呈锯齿状,称为“凤凰螺缺刻”,这个缺刻是该螺类右眼伸出偷窥外界环境变化的管道。分布于印度洋西北部至安达曼海。润唇凤凰螺螺轴上滑层厚。壳表乳黄色,有褐色斑纹。带凤螺壳黄白色螺层上方具一宽的螺带,螺带下有一白色色带。生活于浅海沙泥质海底。水字螺雌雄异体。最具特色的是双眼发达,眼柄上有长而尖的触手,可自由伸缩。壳表面饰纹雕刻丰富多彩。香螺肉肥味美,故称香螺。壳坚实而厚,略纺锤形。夏天时会在海底产下大型卵块。长刺星螺贝壳为平卷形。 习性环境栖息于潮间带到浅海之岩礁区。节蝾螺 壳色多样,有棕黄色、黄色、褐色、绿色等,并有色彩间杂,如棕黄色间杂深褐色,褐色间杂绿色,黄色间杂棕色等。蝾螺贝壳最主要的功能是支撑动物体,它们可以保护动物体不被敌人吃掉,还能够保护动物体避免过分干燥而死亡。蝾螺软体动物最适合栖息于区域的种类繁多,令人叹为观止。犬齿螺贝壳呈倒三角形,壳质重厚,结实。壳面灰白色,肋间紫褐色,此色有时延伸到瘤状突起上面。毛蚶生活在内湾浅海低潮线下至水深十多米的泥砂底中,尤喜于淡水流出的河口附近,以4-8米居多。我国近海海域均有分布,小满后毛蚶产卵停止、个体肥满时即可收获。鸟尾蛤贝壳表面有放射肋,边缘具有锯齿。中国已发现50种左右,在南北沿海均有分布,但南部种类多于北部。部分种类肉可食用,可做养殖对象。

在了解了各种各样的贝类之后,现在所看到的就是黄骅古贝壳堤。黄骅古贝壳堤省级自然保护区是1988年9月23日经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的海洋自然保护区,属海洋地质自然遗迹。它位于河北省黄骅市沿海一带,总面积达117公顷,其中核心面积10公顷,位于张巨河村以南,后唐堡村以北,为重点保护区域,缓冲面积35公顷,实验面积72公顷。黄骅古贝壳堤与美国圣路易斯安那州古贝壳堤和南美苏里南古贝壳堤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贝壳堤,世界仅有三处的古贝壳堤,中国惟一的一处就在黄骅。它位于黄骅市沿海。大家请看这里,我们用电子地图的形式向大家展示了黄骅6道古贝壳堤的地理位置。这6道贝壳堤与现代海岸线平行,代表不同时代的海岸位置,于是科学家根据离海的远近,从西向东,依次把它们命名为:1号沈庄——东孙村贝壳堤,2号苗庄——同居贝壳堤,3号许官——沙井子贝壳堤,4号脊岭泊刘洪博贝壳堤,5号歧口——狼驼子贝壳堤,6号歧口——赵家堡低潮贝壳堤贝壳堤是由海生贝壳及其碎片和细砂、粉砂、泥炭、淤泥质粘土薄层组成的,后又经过海面回降,河流冲积,逐渐成陆,形成了现在的贝壳堤遗迹

我们都知道海洋之中不能缺少的生物就是鱼了而全世界已知的海洋鱼类就约2万余种。各位看到的就是鲨鱼群展区,世界上约有380种鲨鱼。鲨鱼早在恐龙出现前三亿年就已经存在地球上,至今已超过四亿年,它们在近一亿年来几乎没有改变,是海洋中的庞然大物,所以号称“海中狼”。活在海洋中,被一些人认为是海洋中最凶猛的鱼类之一。其中鲸鲨是现存鲨鱼中最大的,也是现存鱼类中最大的,生活在食物链的顶端。咱们先来看一下这个豹纹鲨。豹纹鲨拥有与众不同的身形:体侧有显著的棱状突起,大大延长的尾鳍几乎占到体长的一半。豹纹鲨幼年期和成年期的色彩及图案差异很大。年幼时称它们为斑马纹鲨,粗大的黑白条纹覆盖全身;长大后变成浅褐色斑点遍布全身,具豹子一样的花纹,因而得名豹纹鲨。纹鲨是暖海性底栖鱼类,主要栖息于大陆棚与岛屿棚的沿、近海中大型鲨,主要以软体动物和甲壳动物为食,亦捕食小鱼。它们性情温顺羞怯,白天活动力迟缓。喜欢在夜间活动,可自由穿梭在珊瑚礁穴中。通常单独生活,如果激怒它,会展开攻击行为,有潜在性的危险性,豹纹鲨没有袭击人类记录。豹纹鲨很难人工饲养,在水族馆中是珍惜名贵的观赏鲨鱼。这个是壁虎鲨。这种鲨鱼因体型像壁虎,所以得名壁虎鲨咱们看这条鲨鱼有长长的尾巴,所以称为长尾鲨。一般它的尾部是体长的一半,最长者体长可达4.5米,普通体长1.5米左右,它广泛分布于世界热带和温带海洋,以乌贼与集群性鱼类为食。长尾鲨还有另外一个名称,是名副其实的全能杀手,从牙齿到尾巴都能当武器使用,尤其尾巴更是其利器。它捕食时会用长尾狠命击水,借此发出一种可怕的声音,用长尾把猎物圈赶成小群,而后进行掠食。有时也到近海,但对人无害,却经常被人捕猎,主要是因为经济价值很高。肉质佳,鳍可做鱼翅,皮厚可加工成皮革,肝可加工制成维他命及油,剩余物制成鱼粉。长尾鲨主要以远洋带鱼群,它们的寿命可以长达20年以上。这条鲨以其头部的形状而得名。咱们看它头宽而平扁,呈锤或铲形。头的前部向两侧突出,眼睛在突出部分的顶端,如同古代女子头上梳的双发髻。所以名为双鬓鲨。双髻鲨的头部有左右两个突起,每个突起上各有一只眼睛和一个鼻孔。两只眼睛相距1米。最近的一项研究证实,眼睛的分布对它观察周围情况非常有利。锤头鲨不仅像人类一样拥有双眼视力(两只眼睛的视野重叠在一起),而且它通过来回摇摆脑袋,可以看到周围360度范围内发生的情况。还有要提醒大家的是,双髻鲨是一种危险的鲨鱼。每年世界各地都有双髻鲨袭击人类的事件发生。不过,这只是双髻鲨在受到惊吓时的极端行为。如果你不用鱼叉向它挑衅,双髻鲨是不会伤人的。双髻鲨是迁徙性鱼类。这是虎纹鲨,又名鸟鲨。之所以称这种鲨为虎纹鲨,是因为在这种鲨鱼的表面生有类似于老虎身上的黑黄相间的条纹。之所以称这种鲨为鸟鲨,则是因为这种狡猾的鲨是以食鸟为生的。这种被称为鸟鲨的鱼类,每天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将自己的脊背露出水面,然后让自己的身体自由地飘浮在海面上。从远处看,似是一块漂浮在海面上的烂木头,这是鸟鲨为诱捕海鸟而布下的陷阱。那些在海面上飞累了的海鸟,会毫不犹豫地落在那块“木头”上休息,并为自己的“新发现”而沾沾自喜。殊不知,自己已是命悬一线。鸟鲨在海面上自由地漂浮,一旦有猎物落在它们的身上,鸟鲨便缓慢地让身体沉入海中,这就使得落在它身上的海鸟不得不向鸟鲨的头部方向移动。只要海鸟一挪动到鸟鲨的头部,鸟鲨便飞快地将头转向落在自己身上的海鸟,并一口将海鸟吸入腹中。那些“中途休息”的海鸟,就这样成了鸟鲨的腹中之物。每天,不知道有多少海鸟会因为贪图一时的安逸被鸟鲨诱惑,而失去生命。青鲨:青鲨是数量较多的一种鲨鱼,多见于暖温带到热带的所有海洋。身体呈现深蓝色,与纯白色的腹部对比鲜明。体细长,吻尖,牙具锯齿缘,胸鳍细长。最大体长约4公尺(12尺)。主要以鱼为食,但也食腐肉,有时长时间地追踪船只。能迅速出现在被屠杀的鲸身边,贪婪地掠食其尸体。

白鲨是最大的食肉鱼类,身长可达6米多,体重超过3吨,牙长10厘米。分布于各热带、亚热带和温带海区、在澳洲海域最为常见以及南海、东海、黄海及渤海等海域,属于大洋性活泼健游种类。大白鲨身体硕重,尾呈新月形,牙大且有锯齿缘,呈三角形。一般体灰色、淡蓝色或淡褐色,腹部呈淡白色,背腹体色界限分明,体型大者色较淡。鲨鱼皮并不是光滑的,虽然没有鱼鳞,但是长满了小小的倒刺,比砂纸还要粗糙,猎物哪怕只是被它撞了一下也会鲜血淋漓。大白鲨上鄂排列着26枚尖牙利齿,牙齿背面有倒钩,猎物被咬住就很难再挣脱。在所有的鲨鱼之中,大白鲨是惟一的可以把头部直立于水面之上的鲨鱼,这赋予它们在水面之上寻找潜在猎物的优势。

这条巨大的鲨鱼则是鲸鲨了,它是最大的鲨,是鱼类中最大者,通常体长在10米左右。最大个体体长达20米,体重10~15吨,为鱼类之冠。虽然鲸鲨拥有巨大的身躯,不过不会对人类造成重大的危害。它们经常被科学家用来教育社会大众,不是所有的鲨鱼都会“吃人”。实际上,鲸鲨的个性是相当温和的,也会与潜水人员嬉戏。有一项未经证实的报告指出,鲸鲨会保持静止,将身体倒反来让潜水人员清理腹部的寄生生物。潜水人员可以与这种巨大的鱼类一同游泳而不会遭受任何危险,除了会被鲸鲨巨大的尾鳍无意间击中以外。鲸鲨是种活跃的滤食生物靠着嗅觉来攻击浮游生物或鱼类这些目标。鲸鲨在觅食时不需要向前游泳,它们经常被观察到上下摆动着来吸入海水与排出它来得到食物。灰鲨:灰鲨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我国产于南海和东海南部。灰鲨体延长呈亚圆筒形,一般体长约1米、头平扁、中长;尾细长、尾椎轴上翘、眼椭圆形、吻尖且长,口小,呈三角形,上唇褶粗大,下唇褶细长、牙细小而多,铺石状排列。体背面灰褐色,无白色斑点,腹面白色、背鳍2个、分离,无硬棘,第1背鳍较大,后位,起点与胸鳍里角相对或稍后。这里是利用多媒体的方式来播放的鲨鱼生活场景影片,这也方便大家具体了解鲨鱼的生活状况。

生活在海洋里的哺乳动物可以分为四类:鲸类、海牛类、有脚蹼的鳍足类和海獭。这里为大家展示的是一些鲸鱼骨架,这是鲸鱼分水?这是鲸鱼脊骨?这是鲸鱼骨骼?这个骨骼长约6米。这条鲸叫伪虎鲸,伪虎鲸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因外表酷似虎鲸因而得名,它的体型比虎鲸小却不像虎鲸般凶残。它是快速,活跃的泳者。当它浮升时,经常将整个头部与躯体的大部分扬升出水;有时甚至连胸鳍都看得见。浮现时,经常张开大口,露出成排的牙齿,好像在咧嘴微笑。伪虎鲸这种海洋中的巨兽,却常常有“集体自杀”的行为,在世界不少地方,常出现伪虎鲸群体搁浅的事件,有时可高达数百头,但原因至今未确定。

现在大家所看到的是爬行类动物展区。海洋生活中的爬行动物很少,在已知的6000种爬行动物中大致可分为4大类,分别是:龟类、蜥蜴类、鳄鱼类和蛇类。而在现存的海洋爬行动物中包括海龟、海参和海蛇三类。大家看,这里展示的是龟群。

首先看到的是棱皮龟,它又称革龟。世界上龟鳖类中体形最大的一种,堪称“巨龟”。它的头部、四肢和躯体都覆以平滑的革质皮肤,没有角质盾片。它的嘴呈钩状,头特别大,不能缩进甲壳之内。四肢呈桨状,没有爪,前肢的指骨特别长,由于棱皮龟四肢巨大,并且变成了桨状,可持久而迅速地在海洋中游泳,故有“游泳健将”之称。1970年,我国长江口海域捕获了一只棱皮龟,而它身体上所挂的标记却表明它还曾经在万里之外的英国大西洋海域被捕获过,足见它的游泳本领之高强。棱皮龟的视力不好。因此,它们常常把海面漂浮的塑料袋或者其它垃圾当作水母吃了造成肠道阻塞,结果使大量的棱皮龟死于人类制造的白色垃圾。这边的这只被称为蠵龟,又称红海龟,赤海龟。分布在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内温水海域。中国南海、东海海域有太平洋蠵龟。体型较大,身体扁平,体重约100公斤。背甲红棕色,腹甲橘黄色。头部较大,具有极为强健的钩状喙。大家看这个玳瑁表面光滑,具褐色和淡黄色相间的花纹。四肢呈鳍足状。前肢具2爪。尾短小,通常不露出甲外。主要的生活区是浅水礁湖和珊瑚礁区,珊瑚礁中还生活着玳瑁最主要的食物海绵。玳瑁是唯一能消化玻璃的海龟。鲨鱼和湾鳄算是玳瑁的天敌,章鱼和某些海洋表层鱼类也会捕食成年玳瑁。而且由于玳瑁经常觅食海绵,身上会带有某些海绵难闻的味道,而且由于玳瑁取食有毒的海绵和刺胞动物,其肉中含有相当水平的毒性,因此有时可以使某些天敌或人类却步。玳瑁的性情较为凶猛,捕捉时它们会有咬人的举动,不过,如果没有受到伤害,它们是不会主动攻击人类的。这个便是大家经常提到的乌龟了,是现存最古老的爬行动物。特征为身上长有非常坚固的甲壳,受袭击时龟可以把头、尾及四肢缩回龟壳内。大多数龟均为肉食性,以蠕虫、螺类、虾及小鱼等为食,亦食植物的茎叶。龟是通常可以在陆上及水中生活,亦有长时间在海中生活的海龟。龟亦是长寿的动物,自然环境中有超过百年寿命的。

下面咱们看到的是利用影像做成的南极企鹅与冰山的场景。企鹅是我们都熟知的,它是地球上数一数二的可爱动物。那么企鹅属于哪类动物呢?其实企鹅和鸵鸟一样,是一群不会飞的鸟类。企鹅不会飞,善游泳。根据化石显示的资料最早的企鹅是能够飞的,直到65万年前,它们的翅膀慢慢演化成为能够下水游泳的鳍肢,成为如今我们所看到的企鹅。南极虽然酷寒难当,但企鹅经过数千万年暴风雪的磨炼,全身的羽毛已变成重叠、密接的鳞片状。这种特殊的羽衣,不但海水难以浸透,就是气温在零下近百摄氏度,也休想攻破它保温的防线。南极陆地多,海面宽,丰富的海洋浮游生物成了企鹅充沛的食物来源。在陆上行走时,行动笨拙,脚掌着地,身体直立,依靠尾巴和翅膀维持平衡。遇到紧急情况时,能够迅速卧倒,舒展两翅,在冰雪上匍匐前进;有时还可在冰雪的悬崖、斜坡上,以尾和翅掌握方向,迅速滑行。企鹅游泳的速度十分惊人,成年企鹅的游泳时速为20~30公里,比万吨巨轮的速度还要快,甚至可以超过速度最快的捕鲸船。企鹅跳水的本领可与世界跳水冠军相媲美,它能跳出水面2米多高,并能从冰山上腾空而起,跃入水中,潜入水底。因此,企鹅称得起游泳健将、跳水和潜水能手。

这个场景是海豹群的展示。海豹是海洋动物,哺乳动物(胎生)。它们的身体呈流线型,四肢变为鳍状,适于游泳。海豹有一层厚的皮下脂肪保暖,并提供食物储备,产生浮力。海豹的前脚较后脚为短,覆有毛的鳍脚皆有指甲,指甲为5趾。耳朵变得极小或退化成只剩下两个洞,游泳时可自由开闭。脚跟已退化与海狮及海狗等相异,不能行走,所以当它在陆地上活动时,总是拖著累赘的后肢,将身体弯曲爬行,并在地面上留下一行扭曲痕迹。海豹大部分时间栖息在海中,脱毛、繁殖时才到陆地或冰块上生活。海豹分布于全世界,在寒冷的两极海域特别多,食物以鱼和贝类为主。海狮、海象都是海豹的近亲。

斑海豹体长1.5~2米,雄性最大体重150公斤、雌性120公斤。斑海豹分布很广,主要是北半球的高纬 度地区,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渤海和黄海。主要捕食鱼类,也吃头足类和甲壳类动物。

大家都去过水族馆或者海底世界,看到最多的要数海豚了。而海豚也是除企鹅之外最受小朋友们喜爱的海洋动物。这便是海豚。海豚喜欢过“集体”生活,少则几条,多则几百条。海豚是一种本领超群、聪明伶俐的海中哺乳动物。经过训练,就能打乒乓球、跳火圈等。海豚的大脑是海洋动物中最发达的。人的大脑占本人体重的2.1%,海豚的大脑占它体重的1.7%。海豚的大脑由完全隔开的两部分组成,当其中一部分工作时,另一部分充分休息,因此,海豚可终生不眠。海豚是靠回声定位来判断目标的远近、方向、位置、形状、甚至物体的性质。海豚不但有惊人的听觉,还有高超的游泳和异乎寻常的潜水本领。据有人测验,海豚的潜水记录是300米深,而人不穿潜水衣,只能下潜20米。至于它的游泳速度,更是人类比不上的。海豚的速度可达每小时40海里,相当于鱼雷快艇的中等速度…因为它的身体呈流线型,皮肤也有良好的弹性。

河豚,人们一般指肉质鲜美但有剧毒的一种鱼类。河鲀是暖水性海洋底栖鱼类,在中国各大海域都有分布。河鲀的别名又叫暗纹东方、气泡鱼。河鲀的身体浑圆,头部、胸部大,腹尾部小,背上有鲜艳的斑纹或色彩,体表无磷,光滑或有细刺。河鲀的种类繁多,常见的就有数十种。几乎所有种类的河鲀都含有河鲀毒素。“鱼中之王”的河鲀,向来是令人神往的神秘高级食材,有俗语称,“不吃河鲀,不知鱼之鲜”,但是因为天生含有剧毒,河鲀在令人神往的同时,也被冠以最危险的美食之称。

第九部分:下面进入的是珊瑚群展区,在这里大家可以看到千姿百态的各种珊瑚。珊瑚和海葵、水母都属于“刺细胞动物”,也称“腔肠动物”。

我们平常所见的类似岩石的“珊瑚”是由珊瑚虫造成的。他们成群的聚居在一起,经过一代代繁衍,同时不断分泌出石灰质,粘合在一起形成了“珊瑚礁”。我们目前所知的生物物种当中,有25%依靠“珊瑚礁”生活,所以“珊瑚礁”是非常重要的生态系统。

首先为大家介绍的是砗磲,砗磲一名始于汉代,因外壳表面有一道道呈放射状之沟槽,其状就像古代的车辙,所以叫做车渠。它是海洋贝壳中最大者,直径可达1.8m。是分布于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一类大型海产双壳类。砗磲不仅由于身躯庞大,而显得与众不同;更独特的是其身体共生有数以十亿的单细胞藻。砗磲还是稀有的有机宝石、白皙如玉,也是佛教圣物。下面大家看到的就是笙珊瑚了,它生分布于印度洋中部至太平洋西部沿岸,水深O-10公尺的水域。通常生长在海流和波浪稍强的浅水区,以群体生活,具有珊瑚虫覆盖住的骨骼,使其不易被辨认。触手有时是绿色的,骨骼是鲜红色或着绯红色。它的虫体死后,剩下的形状就像是笙所以得名叫做笙珊瑚。大家对海绵这个名字肯定都不陌生,但是真正了解它对的游客恐怕不多,那么接下来我就为大家介绍一下海绵。海绵是目前被认为是最原始最低等的水生多细胞动物,它没有嘴,没有消化腔,也没有中枢神经系统。生活在海水中的海绵,多数是灰黄色、褐色或黑色的块状物。它的体表有许多凸起,凸起的旁边有许多小孔,凸起的顶端有一个大孔。海水就从小孔流进去,又从大孔流出来,那些微小的生物随着水流进入海绵体内,成为“自投罗网”的食物。所以,海绵虽然被称为“海中的花和果实”,看上去似植物一般,实际上是一种动物。海绵是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结构较简单,海绵也是世界万物的祖先。

接下来大家看到这个呈树枝状的珊瑚就是蓝珊瑚了,它是一种极其罕见的珊瑚。蓝珊瑚与红珊瑚和黑珊瑚一样都是有机宝石。古罗马人认为蓝珊瑚具有防止灾祸.给人智慧.止血和驱热的功能.蓝珊瑚还是佛典中被列为7宝之一,自古被视为祥瑞幸福之物,它代表高贵与权势,是幸福与永恒的象征,故其倍受尊宠与喜爱。珊瑚是种对环境条件非常挑剔的海洋生物,生长在水深200~2000米的热带深海礁岩上,,水温约在13度间及比较静止而清澈的水域,从幼虫附着后10~12年才性成熟,生长极为缓慢,20年才长一寸,300年才长一公斤,产量稀少,温度低.水又深,采摘非常困难,因此极为稀罕和珍贵.蓝珊瑚主要产于我国台湾海峡及日本沿海,曾在非洲西海岸发现过,但是可惜的是现己基本绝迹。 那么这边的这个珊瑚我们看颜色就知道应该是红珊瑚了。红珊瑚为水螅型的群体动物,群体生活的珊瑚个体。红珊瑚的骨骼呈树枝状复体。每个分枝中心都有一根角质的骨骼中轴,软体包围在骨骼外面,许多珊瑚虫围绕着轴生长。颜色通常为暗红色。“鹿角珊瑚”这名字的由来,是由于这种珊瑚都有如鹿角般的分支状生长形态。 它是印度洋——太平洋一带水域生长的珊瑚礁,鹿角珊瑚是数量多的珊瑚品种。鹿角珊瑚随着颜色深浅、形状的不同,会给珊瑚缸增色不少。它有许多不同的品种,生长形成的样式也不同。。鹿角珊瑚为大型个体、珊瑚骼灌木状,分枝距离大,群体长达200-500 毫米。它是重要的造礁石珊瑚,还可用于建筑材料或做工艺美术品。应注意对其保护。

第十部分:这个区域的展示是产自于渤海边的各种鱼、虾、螃蟹的标本。从这个展区大家不难看出,我们渤海出产的海洋类生物是多种多样的。也充分了展现了我们黄骅这座滨海城市的物产的丰富。.大家看这是蝠鲼,它属软骨鱼纲、鲼科,它体扁平,有强大的胸鳍,类似翅膀,在海洋中巡游,胸鳍前有两个薄、窄、似耳朵的突起,可以向口中收集食物,牙齿细小,主要以浮游生物和小鱼为食,经常在珊瑚礁附近巡游觅食,性情温和。2012年9月2日,浙江省台州市渔民在福建外海捕获一条素有“魔鬼鱼”之称的巨型蝠鲼,重达2000多斤,胸鳍张开长度近8米。蝠鲼是一种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海域的底层的软骨鱼类。它们主要以浮游生物和小鱼为食,经常在珊瑚礁附近巡游觅食。它的体型像蝙蝠。喜欢恶作剧,有时故意潜到船的底部,用它的体翼敲打船底,使人们惊恐不安,被人们称为水下魔鬼。尽管它有一张宽大的嘴巴,不过它的性情是非常温和的。它的进食方式也是动物界中绝无仅有的,它在捕食的时候会用头前的两个鳍不停的在嘴的方向摆动,把食物迅速的吞进嘴里。

这条大鱼是中华鲟,它是一种大型的溯河洄游性鱼类。是我国特有的古老珍稀鱼类。它是世界鱼类中最原始的种类之一。中华鲟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是我国特有的古老珍稀鱼类。被人们称为水生物中的活化石。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它的生活习性很奇特,它在长江上游产卵,在东海和黄海海域成长,所以说它是最具有爱国精神的一种鱼。

这种鱼是叫鲐鱼,体粗壮,呈纺锤形,尾柄结实;尾鳍基部每侧有纵隆起嵴两个。头大,前端尖细,呈圆锥形。眼大,位高,有发达的脂眼睑。上下颌等长;牙细小,上下颌齿各一行,侧线明显。体背呈青蓝色。有不规则深蓝色横纹或斑纹。斑纹延伸到侧线下方。为海洋洄游上层鱼类,游泳力强,速度大。为北太平洋西部主要经济鱼类之一。此种鱼类分布广、生长快、产量高、鱼肉每百克含蛋白质21.4克、脂肪7.4克,肉质坚实,除鲜食外还可晒制和做罐头,其肝可提炼鱼肝油。

梭鱼:梭鱼身体细长,最大的梭鱼可以长到1.8米长。梭鱼的头短而宽,鳞片梭鱼的背侧呈青灰色,腹面浅灰色,两侧鳞片有黑色的竖纹。梭鱼生活在沿海、江河的入海口或者咸水中。梭鱼喜爱群集生活,以水底泥土中的有机物为食。梭鱼的食性很广,属于以植物饲料为主的杂食性鱼类。以刮食沉积在底泥表面的底栖硅藻和有机碎屑为主,也食一些丝状藻类、概足类、多毛类、软体类和小型虾类等。

鲈鱼:鲈鱼栖息于河口咸淡水,也能生活于淡水。主要分布于太平洋西部、我国沿海及通海的淡水水体中均产,东海、渤海较多。性凶猛,以鱼、虾为食。为常见的经济鱼类之一,也是发展海水养殖的品种。主要产地是青岛、石岛、秦皇岛及舟山群岛等地。渔期为春、秋两季,每年的10~11月份为盛渔期。

黄花鱼:黄花鱼分为大黄鱼和小黄鱼相传黄花鱼。为我国四大海洋业品种之一。1500多年前,临沂先人为缅怀中国文学先祖宋玉,同时根据鱼的颜色与油菜花儿的生态环境在全国最早命名的鱼类,并有六朝史书记载的《黄花鱼儿歌》流传。大黄鱼分布于黄海南部、东海和南海,小黄鱼分布于我国黄海、渤海、东海及朝鲜西海岸。其形态相近,习性相似。这类鱼,体侧扁延长,呈金黄色。大黄鱼尾柄细长,鳞片较小,体长40~50厘米,椎骨25~27枚;小黄鱼尾柄较短,鳞片较大,体长20厘米左右,椎骨28~30枚。

鲫鱼:生活在池塘、湖泊等淡水水域。鲫鱼主要以植物为食的杂食性鱼,喜群集而行,择食而居。肉质细嫩,肉味甜美,营养价值很高,鲫鱼药用价值极高,其性味甘、平、温,入胃、肾,具有和中补虚、除湿利水、补虚羸、温胃进食、补中生气之功效。

江豚:江豚,是鼠海豚科目的一个物种。江豚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一种小型鲸类,鼠海豚科江豚属仅有的1种,主要特点是没有背鳍,背部自体前五分之二至尾鳍之间有不明显的隆起,隆起上有鳞状皮肤,全身均为淡蓝灰色,这些均与鼠海豚属不同。江豚全身铅灰色或灰白色。现已不足1000头。长江江豚是全球唯一的江豚淡水亚种,已在地球上生存2500万年,被称作长江生态的“活化石”和“水中大熊猫”,仅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干流以及洞庭湖和鄱阳湖等区域。江豚通常栖于咸淡水交界的海域,也能在大小河川的下游地带等淡水中生活。江豚喜单独活动,有时也结成2~3只的小群。但也有87只在一起的记录。江豚食性较广,以鱼类为主,也取食非鱼类,如虾类和头足类动物。江豚还能发出信号,由于频率的高低不同,人耳听起来有的像羊叫,有的似鸟鸣。它与白鳍豚基本上不合群,但也偶尔在一起共同嬉戏。江豚对水温的适应范围很广,从4~20℃均能够正常地生活。

旗鱼:旗鱼,属于鲭亚目旗鱼科,又名芭蕉鱼,太平洋热带及亚热带大洋性鱼类,是公认的短距离内游泳速度最快的鱼类。旗鱼全年均有产量。这种鱼为热带和亚热带大洋性上层鱼类。性凶猛,游泳敏捷迅速,攻击目标时,时速可达110英里,还可潜入800米深的水下。它是海洋中游泳速度最快的鱼,每小时可达到112公里。因为它的背鳍像一面迎风招展的旗子,所以因此而得名。它的冲击力特别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就有一艘装满石油的英国轮船在大西洋上行驶就曾遭到过旗鱼的攻击,当时它以特别快的速度冲向轮船,用它的长刺刺穿了游轮的钢板,可想而知它的利剑多么坚硬。

孔瑶:它的头和身子是直接连接的没有脖子它的秘密武器就是它背后的这根毒刺,但是它是不会主动袭击人的。如果有人惊扰到它,它就会用它的毒刺刺向人们。如果没有躲开,伤口会疼痛难忍,一旦抢救不及时,甚至会有生命危险。

长吻豚:南北半球的热带和亚热带海域皆有分布,喙狭长。体细长,具上、中、下三色的色斑。背鳍常近三角形。常200多只组群出游,1000只的大群也有发现。与其它海洋生物以及同类彼此之间有着很强的社交能力,长吻原海豚通常在靠近水湾的浅水休眠,当睡醒时,它们游入深水区,捕食垂直迁徙的鱼群。

鲅鱼:分布于太平洋西部,我国黄渤海均有,属暖性上层鱼,以中上层小鱼为食,夏秋季结群洄游,部分进入渤海产卵,秋汛常成群索饵于沿岸岛屿及岩礁附近,为北方经济鱼之一。鲅鱼居上层,游速快、喜活食,其肉质细腻、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每百克鱼肉含蛋白质19克、脂肪2.5克。除鲜食外,还可加工制做罐头或咸干品。

浸制标本:半滑舌鳎:是一种暖温性近海大型底层鱼类。终年生活栖息在中国近海海区,具广温、广盐和适应多变的环境条件的特点,适温范围3.5—32℃,最适水温14—24℃,适盐范围14-33‰。半滑舌鳎自然资源量少,味鲜鲜美,出肉率高,口感爽滑,鱼肉久煮而不老,无腥味和异味,属于高蛋白,营养丰富。

船丁鱼:船丁,属江河小型鱼,头大尾小,体呈方形长锥体,船丁鱼的体形如古代造船使用的一种钉子,所以当地钓鱼人称此鱼为船丁子鱼。为我国沿海习见种类。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我国沿海均产之一。一般喜欢生活在上层水域。但由于潮流、气候、水温等原因,也会出现在不同的水域层。

海鲫: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我国见于黄海北部和渤海。冷温性近海鱼类。体长一般160~230毫米。胎生,雌鱼子宫分隔成多室,每胎产小鱼30~50尾。在黄海常可捕到。两种原产日本,其他均产于北美沿岸,大多在加利福尼亚沿海。胎鲫栖于淡水,其他大部种类生活于沿岸浪涛带。

黑塞梅章鱼:虎头鱼,主要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我国产于南海、东海和渤海,为我国自雷州半岛以东沿海一带习见鱼类。虎头鱼属暖温性底层小型鱼类,常栖息于近岸岩礁海区。虎头鱼属暖温性底层鱼类。栖息于近岸岩礁海区。大者可达300多毫米。卵胎生。为我国自雷州半岛以东沿海一带习见鱼类。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中国产于南海、东海、黄海和渤海。

鳓鱼:味鲜肉细,营养价值极高,其含蛋白质、脂肪、钙、钾、硒均十分丰富;鳓鱼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具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对防止血管硬化、高血压和冠心病等大有益处。鳓鱼在中国渔业史上是最早的捕捞对象之一,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据山东省胶县三里河“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多次在墓葬中发现鳓鱼骨头,以及在废坑中还有成堆的鳓鱼鳞。

六线鱼:分布于北太平洋和我国黄海,渤海沿海有一定产量,其中辽宁省沿海产量较多。居于水底,海洋洄游鱼类。喜欢在白天活动,身处礁区或沿岸石缝中。主要捕食对象有小鱼、甲壳类、软体蠕虫等。

鳗鲡:鳗鲡是一种降河性洄游鱼类,原产于海中,溯河到淡水内长大,后回到海中产卵。鳗鲡在黄河、长江、闽江、韩江及珠江等流域,海南岛、台湾和东北等地均有分布。鳗鲡的肉、骨、血、鳔等均可入药。其肉性味甘、平,有滋补强壮,去风杀虫之功效。入药对治疗肺结核经久不愈而造成的身体虚弱,结核发热,赤白带下,风湿,骨痛,体虚等症。李时珍认为:“鳗鲡所主诸病,其功专在杀虫去风”。

油光:分布于亚洲日本、韩国、俄罗斯、西伯利亚及中国黄海、渤海等海域,栖息于沿岸及河口泥泞多沙的底部,有时会溯河,冬天到初春时产卵,体长可达30厘米。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日本。可做为食用鱼及观赏鱼。[1]据《食物本草》载:“暖中益气,食之主壮阳道,健筋骨,利血脉……”,很有滋补营养价值。

马口鱼:产于南盘江 元江 沧江等水域。是一种杂食性偏肉食淡水鱼。马口鱼广泛分布于中国从黑龙江至海南岛、元江的东部各河流干、支流。马口鱼栖息于水域上层,喜低温的水流。为肉食性鱼类。性凶猛,以小鱼和水生昆虫为食。

章鱼:南北沿海均有分布。渔期分为春秋两季,春季3-5月份;秋季9-11月份。世界上最毒的章鱼是蓝环章鱼,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海域附近,被这种小章鱼咬上一口就能致人死亡。不过这种章鱼一般不会主动攻击人类。人们在海边游玩时要注意别踩到它。章鱼为温带性软体动物,生活在水下,适应水温不能低于7℃,海水比重1.021最为适宜,低盐度的环境会死亡。海区的底质最好为砂砾地带,水温在12℃以上周年能产卵,孵化后仔鱼全长3mm左右,能摄食大型动物性浮游生物而成长,45天之后全长达l0-13mm时,沉降于海底营底栖生活,如果没有陶瓷瓦罐海螺贝壳可作居室时,便自己动手建造房屋。

带鱼:带鱼在某些地区又叫刀鱼,分布比较广,以西太平洋和印度洋为主,我国沿海各省均可见到,其中又以东海产量最高。带鱼是一种较为凶猛的肉食性鱼类,牙齿发达且尖利,背鳍很长、胸鳍小,鳞片退化,带鱼背鳍极长,无腹鳍,洄游性鱼类。

这里是多媒体的互动展区。我们利用生动的视频、动画等形式来向您展示了海洋生物的生活习性与特点。这里的视频多达70多段。这边是互动区,利用一些小游戏来增加您对海洋生物的了解。整个展览我们都已参观完了,相信大家对海洋生物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您也一定会感叹海洋生物的奇特与美丽。那么爱护环境人人有则,现在海洋已经受到了人类因素的破坏,希望大家可以从我做起,共同爱护海洋,共同保护每个海洋生物不受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