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市-河北海盐博物馆

发布时间:2020-08-21 10:42:18 来源:

年度 2018年以前
成果类型 其它

《天工开物——中国盐史》


欢迎来到河北海盐博物馆,我馆从2003年开始筹建,经过6年的时间于2009年10月25日正式开馆。

您现在看到的是《天工开物―中国盐史》展览。展览共分三部分,分别展示中国盐业的历史、当代盐业的发展和盐的多种用途。

盐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那么盐是从哪来的呢?这四块浮雕分别讲述了我国古代四个与盐有关的故事。

远古时代,人们过着生食动物茹毛饮血的生活,他们只能获取动物血液里和植物里那点微不足道的盐分,后来人们发现动物经常沿着固定的路线,在山崖边和泥土里舔食着什么,原来在那里有充足的盐分,所以说是动物带着人类找到了盐。

第二块讲的是煮海为盐的故事,相传炎帝时,在山东胶州湾半岛,住着一个原始的部落,部落里有个人叫夙沙,有一天夙沙在海边煮鱼吃,突然一头野猪从眼前飞奔而过,夙沙拔腿就追,等他扛着野猪回来,罐里的水已经熬干了,只留下一层白白的细末,他用手指沾点放到嘴里尝尝,很好吃,夙沙用它就着烤熟的野肉吃。那白白的细末就是从海水中熬出来的盐。这就是 “煮海为盐”的故事。

第三块讲的是天晒湖盐的故事,3000多年前的商代湖盐生产就已经开始,最著名的是山西运城的盐池,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它成为社会的经济基础,成为政权稳定的支柱之一。

最后一块讲的是凿井取卤的故事,井盐的生产开始于2000多年前春秋时期的秦国,当时担任蜀郡太守的李冰在今天的四川邛崃一带凿井取卤,并利用开采盐井过程中取得了天然气煮卤熬盐,结束了巴蜀盐业生产的原始状况。

这幅光电显示图就是中国盐业分布图。

光电图两侧为大家展示的是中国盐业历史上的二十件大事,这些事件有着重要的历史作用,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第一展厅 华夏盐踪展厅

我国盐的生产已有五六千年的历史了,早在神农氏时代夙沙煮海为盐揭开了我国盐业的序幕,随后湖盐和井盐的生产相继出现。在数千年的岁月中,盐业经济发展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成为国家财政的重要支柱。

煮盐技术先后经历了陶器煮盐和金属器煮盐两大发展阶段。首先为您介绍的是陶器煮盐。

1987年10月发现的河北海兴制盐遗址,是春秋时期重要的制盐场所,在这个遗址内出土了大量的黑灰色草木灰、灰陶器具残片和灶台焦块,说明了当时的生产已具有相当的规模,形成了“万户齐灶”的景象。这是从遗址中出土的石磨,当时为了给朝廷进贡需要用它把盐粉碎成末,在竹筒里夯实,便于运输。这是2006年出土的煮盐器具——盔形器(尖底)。

位于黄骅的海丰镇遗址,2006年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是宋金时期北方地区的煮盐基地之一,在这里发现了大量的灶台。同时它也是长芦盐场的发源地。

这里用动漫的形式为大家展示了《熬波图》。作者陈椿,是元代浙江人,曾担任盐司。他的《熬波图》详细记述了海盐淋卤、煎熬工序和当时盐民的生活,为我们了解宋元时期海盐的生产提供了珍贵资料。《熬波图》所绘制的图谱共有52卷,但其中有5卷已经遗失,现在我们所展示的只有47卷。

香港的制盐业始于秦代,汉代达到鼎盛时期,清初被迫停产,历时1800年。在香港共发现59处制盐遗址,在其中的35处遗址中发现了108个盐灶。这是在香港遗址中出土的制盐使用的支架。

重庆中坝遗址是三峡地区一处极为典型的古盐业遗址,在商周时期的地层中就出土了大量的制盐陶器——羊角杯和花边罐。因为这些陶器的大小差不多,所以它们既可以作为一种煮盐工具也可以作为一种量具。

这里是山东寿光双王城古盐业遗址的复原场景。截至2008年,在3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已发现盐业遗址80余处,专家称在这么大范围内发现如此密集与制盐有关的古代遗址,在我国考古史上尚属首次。在遗址内还发现了卤水井和盐灶。它是目前国内发现的商周时期最大的制盐遗址。

下面为大家介绍第二部分,金属器煮盐。

这里复原的是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区利用金属煮盐的场景。金属器煮盐始于汉代,当时使用的煮盐工具有盐撇子、牢盆和盘铁等。牢盆就是煮盐用的大铁锅,是由官府铸造提供的。盘铁是用铁板拼接而成的一种煎盐工具,到清康熙二十年(1682年),盘铁就不再使用了,取而代之的是铁锅,这就是宋代盘铁中的一块铁板。

各位领导请转身。食盐从大海中来到我们的餐桌上,还要经历制卤、试卤、煎制、晒制等一系列复杂的程序。这边为您介绍的是制作卤水的工具。(卤水就是从海里或井矿中提取的,准备用于煮盐和晒盐的浓盐水。)这三个圆形的土堆模型就是卤塔,单个的在河北叫做盐坨子,两个连在一起的在浙江叫做溜碗,它们都是用来制取卤水的。(制卤水时,首先在卤塔上铺上一层疏松的土,然后将海水淋在上面,经过反复浇淋、暴晒,直到土上面出现泛白的盐花。这时再用海水淋,下面流出的就是制得的卤水。这时的卤水就可以用于制盐了。)

利用溜井也可以制取卤水,这是复原的溜井的模型。在溜井上横架木杆,杆上铺上蒿草,分三层横坚叠放,使它密不漏灰,再把咸灰放在上面,用海水淋,溜井侧面直接与外面的储卤坑相连,储卤坑是用来过滤和储存制出的卤水。

卤水制出后首先要测试它的浓度,利用盐水的比重大于纯水的原理,盐民们总结出了三种测试卤水浓度的方法,分别是用石莲子、鸡蛋和桃仁测定,把石莲子投入水中,如果浮在水面上,就说明它的浓度已经达到了卤水的标准。把制成的卤水放进锅里煮,既节省时间,又节省燃料。

请各位领导看这边,这边是煮盐使用的灶,有多门灶、龙门灶和三门灶,龙门灶因其灶身很长,灶后面的烟囱形似龙尾因此而得名,龙门灶分多锅灶,有二大一中,中锅是温锅也叫二卤,大锅叫作鲜卤。由于场地有限我们只复原了一部分。

随着制盐技术的提高,晒盐逐渐取代了煎煮制盐。晒盐是利用日光和风力将盐卤蒸发结晶的一种制盐技术,具有经济、实用、高效的特点。海盐晒制主要分为砚晒、板晒和滩晒。海南盐田村就是砚晒成盐的发源地,有1200的历史,是我国保存最完整的宋代制盐遗址,这些类似砚台的大石头,就是宋代使用过的晒盐工具。

1200年前盐田村的祖先谭正德为了寻找海市蜃楼里的天然盐田从福建来到了海南盐田村,无意中发现浅滩石头经过海水浸泡和烈日暴晒,留下了一块块白花花的盐,谭正德因地制宜的在海边把石头砸成盐槽,大的约两平方米,小的如水盆一般,就像是一个个大砚台。他们以太阳当火,石槽当锅,开创了“日晒制盐”的先河。

板晒以浙江为代表,从清嘉庆年间开始使用。晒板用杉木制成,盐板长约两米,宽约一米,板的四周用木框围起来,合逢的地方涂抹油灰,晒制时把卤水注入盐板上,旺季当天可成盐,淡季两天,成盐后用木耙把盐刮下,每块盐板旺季日产量5—6斤,淡季2—3斤。由于浙江多阴雨天气,每当下雨时,盐民们就像这样把盐板摞起来,在上面再倒扣一个空的晒板,这样可以起到防雨的作用。(这是我们利用声光电的方式为大家模拟下雨时的场景。)

滩涂晒盐是我国历史上一次重大的技术突破,它的重大意义在于大大的提高了产量,节省了燃料,具有成本小产量大的优点。滩涂晒盐的起源,是由于沿海地区有些低洼的凹地,当台风来时海水被冲进这些凹地里,潮水退后,这些凹地还积存着海水,经日晒后,逐渐结出了结晶体,所以后来沿海的盐民在海滩上特意挖出类似这种低洼的凹地,来囤积海水,晒出结晶盐。

长芦盐场早在明代就已经普遍使用滩涂晒盐技术,当时就拥有二十四场,是中国最古老和最大的盐区之一。“长芦”原是古漳河一条支流的名字,因两岸多芦苇而得名。长芦盐场主要分布于河北省和天津市的渤海南岸,南起海兴,北到山海关。沧州就是长芦盐场的发源地。长芦盐场的档案共有37000多卷,这里我们用触摸屏的形式为大家展示了10卷。

山西运城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湖盐产区,制盐历史悠久,一千三百多年前发明了垦畦浇晒法,垦畦浇晒法是利用人工开垦土地,使它成为盐田。将卤水灌入田里,利用日晒、风力使它结晶成盐。从那以后继续推行,并进一步改进完善。

这是明万历年间《河东盐池之图》的拓片,河东盐池就是山西运城的盐池。由于在古代盐是掌握国家政权的重要经济基础,所以河东盐池是历朝政权的必争之地,在历史上曾暴发许多的战争,尧舜禹也曾在盐池附近建都。

介绍完湖盐我们再来了解一下井矿盐,井矿盐的生产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所谓井矿盐就是把埋藏在地下的卤水利用钻井的方法开采出来,经过蒸发结晶成盐。对于李冰大家最熟悉的莫过于李冰父子主持修建的都江堰了,在修建都江堰的过程中他发现地下有盐卤,并开凿了我国第一口盐井---广都盐井,他揭开了中国井盐生产的序幕,被誉为“中国井盐生产的开拓者”。 这是李冰开凿盐井图。

这是1956年首次在四川省出土的汉代画像砖,四人站在双层的采卤楼架上,他们相互配合进行取卤作业。这是牛尾灶,灶上支着五口盐锅,前两口锅用于煎盐,后面三口就用来预热卤水,蒸发水分,这样便于节约燃料。整块画像砖形象的记载了东汉时期井盐的生产技术。

这里是我们用模型展示的井盐史上有名的“卓筒井”,大家可以看上面的人用脚踩带动一个钻头上下运动,达到打井的目的,一般井深130米,井口直径10到12厘米。

这是搧泥筒,它底部有一个熟牛皮的单向阀门,采卤水时将它放入井中,利用水的冲力将底部的熟牛皮冲开,使卤水灌入搧泥筒内,向上提的时候熟牛皮阀门会自动关闭,提到井面上用木构开启牛皮阀门,卤水就可以流出来了。

由于卓筒井又深又窄,如果有工具或井壁上的石头掉进井里,人根本无法进入,我们就用这两种工具把他们取出来。这个工具叫做偏肩。它就是一根铁棒,外面套了一个上小下大的竹筒,之所以把铁棒的底部做成一个斜面,是为了让钻头顺着这个斜面顺利地进入竹筒内,利用膨胀螺丝的原理一样,在往上提的过程中,上小下大的竹筒就可以把钻头和铁棒紧紧地夹在一起,这样就可以把掉入井底的工具带回地面,我们来示范一下。

这是铁五爪,因为它形似人的五个手指头,有石块掉入井底时,就用它取出来。

这里展示的是按原大复制的打井用的锉,还有我们刚才看到的偏肩、铁五爪等工具。

自贡井盐在盐的发展历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自贡被称为井盐的故乡,因为它的盐是制作四川泡菜的专用盐,风味独特,所以其他地方很难模仿。

现在大家看到的这幅图,图中这个人就相当于现在的技术人员,他手中握着连接井下钻头的绳子,单凭手感就能感应出井下的情况,以此来指挥盐工们操作。

在自贡,天车遍布全城,大家看到这些高高耸起的就是天车。一口盐井只有一个天车,最辉煌的时候达到13000多个,最高的可达到113米,是当时世界上是最高的木制结构。在抗日战争时期,日军炮轰自贡,他们误将天车当成高射炮,自贡因此幸免于难。

自贡井盐产量很大,不仅供本省使用,还销往湖南、湖北、重庆、贵州等地。这是当时准备装船运盐的船队。

云南井盐采用独特的斜井采卤方式,盐井很深,取卤时需要几个人逐级把卤水提到地面上。这是我们复原的斜井采卤的竹竜(lóng)。

他们制盐时,把散盐放入这种上宽下窄的筒内夯实,然后倒扣在制盐的炕上烘干后制成筒盐。这样做是为了方便运输。云南卖盐和我们平常见到的袋装或散装的食盐不一样,他们是“刀切卖盐”,把一大块切成小块出售。

芒康是西藏地区很有代表性的井盐生产地区,它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的横断山脉,拥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原始古老制盐技术。芒康井镇的盐田建在澜沧江河岸陡峭的山坡上,它是用一排排的木柱支起的一个个平台,平台上用泥土和细沙抹平,每块盐田不过七八平方米。倾倒在盐田里的卤水经阳光照射慢慢蒸发,一两天便能结晶成盐。如今,这里仍然沿用了这种古老的制盐方法。

这幅图片就是当地女子在刮盐,收盐之前之所以把结晶的盐刮成一条条弧形,是为了方便充分晾晒脱水。

这是藏族妇女沿着陡峭的山坡背卤水的场景。当地的风俗是女人制盐,男人卖盐。制盐是一个非常辛苦的过程,藏族妇女每天从凌晨三四点钟就要去井下背卤水、倒卤水、刮盐、收盐,一直劳作到晚上八九点钟。大家现在听到的这首歌就是藏族很有名的盐歌,是盐民们采集盐巴和运盐的路上经常传唱的。

盐税是古代中国政府最费心经营的税务,盐税收入是古代国家机器运转的血液。“天下赋税,盐利居半”就是很好的写照。在古代,我国对食盐的管制也极为严格,仅仅《长芦盐法志》就长达3万卷。在当时有专门的机构进行管制,有特定的商人进行生产、销售,同时对贩制私盐者的处罚几乎同我国现在对贩毒者的处罚同样严厉,在当时贩卖私盐1斤者,便可处以死刑。传说古时候有一个小孩儿从盐场私带了一粒盐,结果被盐官乱棍打死,丢掉了一条宝贵的性命。由此可见古代盐法的残酷。

大家都知道管仲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被称为“春秋第一相”,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霸主。同时,管仲也是我国食盐专卖的创始人。他开创了由政府介入食盐的产制和运销两大环节的盐业官营制度,对以后几千年间的中国盐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个文献就是明代食盐“开中发”的影印本,它的具体内容就是由政府控制盐的专卖权。

清代引岸专商制度使盐业官营制度更加完善。这种制度的特点就是产盐有定盐,运盐有定商,销烟有定地,行盐有定额。

食盐生产之后当然不能存积起来,必须在流通领域才能体现出食盐的价值。由于我国古代的道路交通极为不方便,而产盐的地方又往往在海边等偏远的地方,因此在我国古代便产生了许多专门为运盐而修建的道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就是虞坂古盐道。据考证虞坂古盐道的开凿时间距今已超过4000年了。通过它,河东池盐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中原大地,成为一条生命线。

大家熟知的千里马的故事就发生在虞坂古道,相传由于古时山路艰险难走,一般的马车每天只能拉一趟盐,只有一辆马车一天竟能拉三四趟。一天,这辆马车在虞坂休息时,伯乐特意上前细细查看。伯乐认为这匹马非同寻常,而马也是如遇知己,就长鸣一声。伯乐认为用这匹良马拉盐十分可惜,于是花了20两黄金的高价把马买下来献给了虞君,从此把这匹马发挥了千里马的作用。这就是那匹千里马的模型。

这幅图是大宁河运盐古栈道。请大家抬头看,上面有许多方形石孔均匀地排列在崖壁上,他们一般距水面20米左右,据《巫溪县志》上记载:大宁河全程270里,崖壁上现存石孔6800多个。据考证,这些方形石孔与当时的引卤和运盐有关。

盐在古代是国家经济命脉,为了争夺盐资源,在历史上爆发了许多战争,最有名的就是黄帝与蚩尤之战。相传黄帝与蚩尤为争夺山西运城盐池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战争。最后蚩尤战败被杀,如今在山西运城附近仍然还有蚩尤村。传说黄帝和炎帝也曾经因盐而战,最后炎帝战败被放逐到荒夷之地。

这尊雕像就是颜真卿,对于颜真卿我们最熟悉的就是书法中的“颜筋柳骨”颜体字,他不但是位书法家,而且还是一位出色的将领。安史之乱时因军费匮乏,作为河北招讨使的颜真卿将河北全部盐税收入充做军费,组建二十万大军,抵御了叛军安禄山的进攻。

下面介绍的这三位历史人物也与盐有关,首先为您介绍的是刘濞与“七国之乱”。

在西汉时期,诸侯王刘濞因皇室矛盾深感危机,便招募逃亡者铸钱、煮盐敛财。并联合其它六个诸侯国造反,史称“七国之乱”。

黄巢出身盐商家庭,以贩盐为业,公元875年率领盐民起义,881年建立农民政权,国号“大齐”,加速了唐朝的灭亡。

最后这位历史人物就是以贩运私盐起家曾和朱元璋争夺天下的张士诚。

盐商是古代社会中最为富裕的一个阶层,就连乾隆皇帝都曾发出过“人道扬州盐商富甲天下,果然名不虚传”的感慨。相传乾隆游瘦西湖时,船到五亭桥畔,忽然对扬州陪同官员说:“这里多像京城北海的琼岛春阴啊,可惜差一座白塔”。第二天清晨,乾隆开窗一看,只见五亭桥旁一座白塔巍然耸立,以为是从天而降,身旁的太监连忙跪奏道:“是盐商们为弥补皇上游西湖的遗憾连夜赶制的”。据说,是八大盐商之一的江春用万金贿赂乾隆左右,将白塔画出来,然后一夜之间用盐包做基础,用纸扎为表面堆成的。当时的盐价非常的昂贵,但是盐商却奢侈的用盐堆成一个白塔,可见盐商的奢侈和富华。

由盐商出资修建的庙宇、会馆、住宅都极具特色,成为当今古建筑中的精品之作。现在您看到的就是山西运城池神庙的模型,池神庙位于运城盐池北岸卧云岗上,始建于唐代,现有主要建筑为明嘉靖十四年遗存。池神庙的建筑风格独具特色,池神、日神、风神三大殿,都是重檐九脊十兽歇山式屋顶,精致美观;庙内历朝历代碑刻的位置十分奇特,位于整个庙宇的中轴线上,这些碑刻都是历代君王所赐;池神庙是全国仅存的一座由朝廷为盐业所建的庙宇。突出体现了盐业在封建社会发展中的经济地位。

这组照片汇集了各地盐商的住宅。他们的奢华程度由此可见一斑。扬州个园是两淮盐业黄至筠重建,园中多种植竹子,因竹叶形似“个”字,因而得名。个园构思精巧,建造考究,彰显出盐商黄至筠雄厚的经济实力。

四川自贡西秦会馆是由陕西籍的盐商出资修建的,共历时十六年建成,馆内遍布精美的石雕、木雕、泥雕和彩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现在已改名为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

这个巨大的牌坊就是棠樾乐善好施坊。它建于清嘉庆二十五年。相传,两淮盐运使鲍漱芳家族已有“忠”、“孝”、“节”牌坊,独缺“义”字坊,便捐粮十万担,捐银三万两,修筑河堤八百里,发放安徽、江苏、浙江三省三年军饷,获得朝廷恩准,赐建“义”字坊。

盐商除了锦衣玉食,居住奢侈之外,往往还喜欢附庸风雅,他们大都有听戏、观剧的嗜好。所以大盐商们家里往往都有自己的戏班。大家都知道京剧是源于徽班进京,但是您知道吗,京剧与盐商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清乾隆五十五年秋天,徽州盐商江鹤亭为了庆祝乾隆八十寿辰,在安庆组织了一个名为“三庆班”的徽戏班,进京演出,崭露头角。接着又有四喜、和春、春台等徽班进京,逐渐称雄于北京剧坛,由此诞生了风靡全国的新剧种―京剧。除此之外还有昆曲、淮剧、川剧、余姚腔都与各地的盐商有着密切关系。

第二展厅 当代盐业展厅

欢迎各位领导(观众)来到当代盐业展厅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盐业生产技术取得长足进步,海盐普遍实现了制盐的机械化和半机械化作业,井矿盐采用了电子、微控技术,湖盐全部实现了机械化开采和运输。盐业经济规模不断壮大,确立了世界盐业第一大国的地位。

盐业生产历来是国家的大事,受到了历代领导人的极大关注。这幅合影是1956年7月,毛主席接见出席全国盐业运销先进工作者会议全体代表。1965年,邓小平同志视察自贡市天然气化工研究所。1990年5月,江泽民总书记视察海南莺歌海盐场。2003年5月,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四川久大盐业集团。

下面为大家介绍的是我国沿海区域11个省、市的海盐生产、发展情况。

河北盐业历史悠久,是享誉中外的长芦盐的发源地和主要产区。说到长芦大家肯定都不陌生。长芦盐场是中国最古老和最大的盐区之一,也是中国十大海盐产区中最著名的盐区。黄骅是长芦盐的发源地和主产区,这幅图片就是现在的长芦盐场。

河北以海盐生产著称,盐田主要分布在沧州和唐山两个地市的海兴、黄骅、丰南、滦南、乐亭五个沿海区域。河北不仅有海盐,近年来又发现了井矿盐,这是2007河北省政府和中盐总公司投资宁晋盐矿合作签约仪式。大清河盐化公司是集原盐、盐化工、海洋化工为一体的大型企业。年销售收入达亿元以上,是中国制盐业百强企业,现已发展成为国家级原盐及盐化工产品的生产基地。南堡盐场位于唐山市,是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海盐产区之一。河北盐业在我国盐业发展史上和盐化工上有重要的地位。上面这个触摸屏内存有大量的河北省海盐视频和生产图片。

根据史书记载西周初期,天津的海盐生产就已经有相当的规模了。到了明代,天津每年都为朝廷承制贡盐4万斤。明代中期以后,天津成为长芦盐运销集散中心。天津盐区位于长芦盐区中段,南北分别与河北黄骅、丰南接壤。有长芦塘沽、长芦汉沽和大港等主要盐场。天津海晶制盐有限公司,年产海晶牌优质长芦盐100万吨以上,是我国最大的海盐生产基地之一。

辽宁是我国主要的海盐产区之一。盐生产基地占地170平方公里。大连复州湾盐场集海盐深加工、盐化工生产、盐田资源综合为一体,是东北地区规模最大的两碱化工用盐和食用盐的供应基地。产品远销日本、朝鲜、加拿大等30多个国家。

在序厅我们已经知道了夙沙煮海为盐的故事,故事的发源地就在山东南岸胶州湾一带,说明山东盐业历史悠久。山东海化集团是我国最大的海洋化工生产基地,主要产品40多种,其中合成纯碱、两钠产品产量居世界首位,原盐、溴素等7种产品居全国首位。

江苏海盐在古时被成为淮盐,自古就是贡品。隋唐时期是江苏盐业兴盛时期,当时江淮地区的盐税占据了全国的32%。在古代盐是国家的经济命脉,历代帝王对盐官的选择任用十分用心,他们有的是皇亲国戚,有的是朝廷重臣,大家所熟知的李鸿章就曾任两淮盐使。

江苏是我国四大海盐产区和重要的井矿盐区之一。中盐金坛公司拥有年吞吐能力135万吨的卤水专用码头和年吞吐能力200万吨的真空盐专用码头。

从春秋时期开始,浙江钱塘江南岸就已经开始产盐了。2008年6月14日,象山的晒盐技术被列入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岱山是浙江第一产盐大县,有盐田3.5万余亩。

福建的制盐在唐代就具有相当的规模了,主要产地为长乐、连江等五县。莆田盐场是福建最大的国有盐场。这是盐民们在收摊、收盐。

广东盐业至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这是雷州湾沿用至今的清代盐田。湛江市西南部海岸日照时间长,海水含盐量高,晒盐条件优越,是广东盐业的主产区。这是宽敞明亮的仓储和整齐堆放的盐产品。这是深圳的大鹏盐田,但近年来已经不产盐了。

广西位于祖国南疆,产盐历史也是较为悠久的,长期采用晒沙、淋卤、煎盐的方式进行生产。这是广西竹林盐场。

海南省滩涂广阔,港湾众多,莺歌海盐场是海南最大的盐场,总面积3793公顷,主要生产日晒粗盐、日晒细盐、日晒优质盐等产品,年生产能力在25万吨。海南利用日照充足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利用太阳能烘干技术,大大节省了能源。

明代中期,大陆煮海为盐的方法传至台湾。到了明代末期,台湾盐民们开始改煎盐为晒盐,并先后改造了盐田结构,采用“深卤后晒法”。后来随着经济的转型,台湾全面关闭了晒盐场,顶山盐田是台湾最后的人工土盘盐田。

我国井矿盐的产区主要分布在内陆的四川、重庆、湖北等9个省、市。

四川是我国井矿盐的主要产区,自贡素有“盐都”之称,位于自贡市的四川久大盐业集团公司,已成为我国规模最大、配套最全的井矿盐企业集团。其生产的自流井牌精制盐,获得了全国唯一井矿盐银质奖。2002年建成四川省首座60万吨真空制盐装置,实现了制盐技术的升级换代,目前他们公司已经成为联合国食盐定点采购供应点。这就是四川久大盐业集团的制盐车间。

重庆三峡地区盐泉众多,重庆改为直辖市后,设立了重庆市盐业总公司,承担了全市盐的生产经营和供应。重庆索特集团有限公司是重庆市最大的制盐企业和国家大型加碘食用盐定点生产企业。

湖北盐业的兴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末,湖北盐业公司是国家精制食盐的主要生产基地之一,生产技术全部实现自动化。2000年通过了国家四部委评估组的考核,综合评分居全国最高。

这个投影播放的是全国当代盐业的生产、发展情况。可以满足9个人同时观看不同的内容。

湖南在1959年发现了盐矿资源,听到消息后毛主席兴奋地说:“我的家乡终于有盐啦!”从 1969年开始兴建湘醴、湘衡两家盐矿,改革开放以来,湖南大力推进盐业科技进步,采用热法提硝工艺,实现盐硝联产,除了生产普通的食用碘盐外,还开发出营养盐、洗涤盐和淋浴盐等众多品种,都深受大家的喜爱,成为我国井矿盐的主要生产基地。

1970年在江西省的会昌县周田乡及清江县樟树镇发现两大岩盐矿区,随即建成江西盐矿和九二盐矿。目前,江西盐矿有限责任公司是国家重点食盐生产定点企业和国家优质精质盐出口基地。这就是江西盐化有限公司10万吨氯酸钠项目一期工程开工的奠基仪式。

安徽省内的定远盐矿在1990年建成并投产,结束了安徽不产盐的历史。安徽东兴盐化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家食盐定点生产企业。这是东兴盐化股份公司的厂区、周转站和生产车间等。

河南省在1987年平顶山市的叶县一带发现了极为丰富的盐矿资源。从1988年起,开始钻井采卤,采用平锅和真空制盐,盐业经济总量不断提升,成为我国中西部重要的盐及盐化产业生产基地。中盐皓龙天源盐化有限公司是河南主要的盐业生产企业。这就是皓龙天源盐化责任公司的碘盐生产车间和采输卤厂。

云南境内岩盐资源丰富,矿床大都埋藏较浅,已经探明储量达280亿吨。2008年云南盐化股份有限公司在全国人口最少的民族独龙族居住地建立了碘盐配送中心,保障了碘盐的供应,为消除碘缺乏病做出了贡献。

陕西湖盐历史悠久,但是产盐少,质量差。2002年,榆林真空制盐项目的建设,填补了陕西井矿盐生产的空白。中盐榆林盐化有限公司是陕西省唯一的一家井矿盐生产企业,已拥有“皓海”品牌和精制食用碘盐、精制工业盐、肠衣盐等产品。

我国湖盐的主要产区分布于内蒙古、新疆、甘肃和青海四个省份。

内蒙古盐湖资源丰富,是我国最大的湖盐产区之一。中盐吉兰泰盐化集团是中国盐业总公司最大的全资子公司,年销售额达27亿元,是一个拥有资源、技术装备、管理和产品优势的大型企业。现在集团已经拥有全国机械化程度最高的湖盐生产企业和国内首家从盐藻中提取天然胡萝卜素的生物制药基地。产品种类繁多,行销全国并出口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

新疆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干旱、半干旱盐湖分布区,包括卤水湖和干盐湖在内共计112个,总面积达10789平方公里,是我国重要的湖盐生产基地。新疆的盐矿资源非常丰富,除了盛产湖盐外,还产有岩盐。

甘肃是我国湖盐的主要产区之一,产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这是高台县的盐田,由于它分布在河床上所以也叫河盐,除此之外,甘肃还产有井盐,主要分布在漳县和礼县。

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在青海的茶卡、柯柯和格尔木等地建成现代化的盐业生产基地。大家请看展柜中的就是青海产的红岩,有医疗保健的功效,它的含盐量高达98%。

各位领导,您见过晶莹剔透的冰花,但您可能没有见过盐花。盐花是自然形成的,它的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盐花在卤水中因浓度、时间和卤水深浅的不同,而呈现出姹紫嫣红的美丽色彩,奇妙的是一旦离开水,它就会立刻变成白色的。

第三展厅 神奇的盐展厅

欢迎各位领导(观众)来到三楼神奇的盐展厅。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对盐的认识不断加深,盐的用途向多元化发展,除满足人们日常生活需要外还是工业生产的重要原料和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资,盐与人健康密切相关,恰当的使用食盐能够起到保健和美容的作用。

盐有一个庞大的家族,它的成员众多,分布广泛。它可以按照不同的种类划分。

首先大家看到的是以原料来源划分的盐:分为海盐、湖盐、井盐、直接挖掘旱采的矿盐、钻井水溶开采的矿盐。

以生产方法来划分分为真空盐、平锅盐、日晒盐、粉碎盐,日晒盐主要用于海盐的生产,粉碎盐主要用于融化道路冰雪和作为化工原料。

按用途盐分为精制盐、调味盐、营养盐、工业盐。

大家看到的这幅图是牲畜在舔食盐砖,盐砖是根据牛羊生长需要加工而成,主要是防治家畜矿物质营养缺乏症。

加工用盐分为粉碎腌皮子盐、肠衣盐,粉碎腌皮子盐是制革工业的重要原料。

世界上很多国家都产盐,下面请大家来随我看一看世界各地的盐。

盐的用途十分广泛,全球每年产盐约两亿吨,我国人均年耗盐量为19公斤,除食用外还大量用于工业、农业、融化道路冰雪和水处理等。

这组照片展示的是盐在生活中的用途,食盐不仅可以用来调味,还能消毒、制冰、保存食物等。

在化学工业中,盐也是宝贵的化工原料,作为基本化学原料的盐酸、纯碱和烧碱都是以盐为原料的生产的,所以盐也被人们称为“化学工业之母”。 除此之外还可以用于印染、纺织和建筑工业等。

在农牧业中,人们利用食盐水比重大的特性来选种。在牲畜的饲料中加入适量的盐分,可以增加营养,增进牲畜的食欲。

盐是人不可或缺的调味品,人不吃盐会感到头疼、恶心,严重甚至会导致死亡,但吃的太多会引起高血压、胃炎、胃癌、诱发支气管哮喘,加重糖尿病的病情。所以说,要科学合理的用盐。

盐不仅是使用最广泛的调味品,而且是人类所开发的药物之一。早在明代李时珍写的《本草纲目》,就已经阐明了盐的药用价值、用途和用法等。

这边为大家展示的是盐的保健用法,它可以作为漱口水、清洁牙齿、消除脚部疲劳等。

清代慈禧太后保护牙齿的配方是以盐为主要成分。收到了洁齿、固齿、防治牙病的特殊功效。

盐不仅可以保健还可以美容。这两幅图展示的是盐浴美容和盐水美容,食盐含钠、碘、锰、锌等矿物质,是一种价廉而有效的美容产品。向大家介绍一个用盐美容的小窍门,每天洗脸的时候用一勺细盐,加入几滴水,搅匀融化,再用指尖沾取盐水,轻轻地在脸上打圈按摩几分钟,等到脸上的盐水干透,用温水洗掉,继续正常的护肤步骤。每天早晚各一次,可以帮助清除脸部的油脂、粉刺、黑头和污垢等。如果把这种方法运用到全身,就能促进全身皮肤的新陈代谢,防治某些皮肤病和个别炎症,起到较好的自我保健作用。

这个触摸屏中收集了大量人们使用盐的小窍门。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在世界各地,人们利用开采地下盐矿形成的空洞修建了各种宏伟的建筑。这是波兰的维利契克盐矿大教堂,这些吊灯都是用细小的盐粒拼接而成的,教堂中的祭坛、传教台、圣母像也是用盐雕成的。

这是世界上唯一一座用盐修建的旅馆,旅馆内有餐厅、酒吧、客厅,房间里有用盐制作的桌子、椅子,墙上是盐浮雕和各种民族装饰品。

奥地利哈尔施塔特盐矿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盐矿,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至今仍在开采。

盐还是一种天然的理想铺路材料,用盐修成的公路不仅成本低而且耐腐蚀。它的修建过程并不复杂,用推土机把盐堆弄平整,再在表面浇上水,等盐粒干燥后,一条用盐修建的公路就完成了。我国长达500公里的青藏公路,其中90公里长的盐桥就是用盐修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