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养生流行梗》系列科普微视频之第11-20集

发布时间:2024-05-31 13:56:25 来源: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 赵高林

年度 2022年
成果类型 影视作品

主编:赵高林

出版号:ISBN 978-7-88956-171-6

出版社:河北出版传媒集团方圆电子音像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5月

项目简介

《健康养生流行梗》系列科普微视频整体策划为20集系列科普微视频,每集微视频时长为2分钟左右。运用幽默和调侃性质的健康养生流行话题作为影片的主题,内容涉及到日常生活中健康养生有关的热词和金句。例如,保温杯里泡枸杞成为中年大叔的标配,炸鸡配红茶,可乐放党参,熬夜敷面膜,蹦迪穿护膝等,都是年轻人在追求健康的同时也充满幽默的生活方式。这些流行梗反映了年轻人的焦虑和不安,同时也表现出他们对健康养生的关注和思考。《健康养生流行梗》系列科普微视频旨在利用健康养生的网络流行梗作为创意来源,以微视频的形式传递健康养生知识。项目的创意来源于流行梗,通过情景剧的影片表现形式来表现流行梗对话,以真人实景的情景表演方式展开具体热点话题,铺垫关于健康养生的信息。随后,医生和养生专家通过讲解的方式深入解释健康养生的知识,帮助受众建立健康生活方式。

本项目采用了“情景+文案+专家意见”的影片结构,创新了内容的表达方式,改变照本宣科、严肃古板的形象,让晦涩难懂的健康养生知识通过情景剧的表演和幽默文案形式趣味呈现,再以专家意见的方式深入刨解,进一步向受众介绍健康养生内容,提升传播效果。主题内容选择流行梗、热词金句,将晦涩难懂的健康养生知识进行趣味化和通俗化的表达。让受众在开心快乐的氛围中学到健康知识。流行梗热点话题可以增强话题的吸引力,网友急迫关注和响应,提升受众主动性和表达诉求,从而激发健康养生传播的活跃度。现代年轻人一边作死,一边自救,一边糟蹋自己,一边补救,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已经成为导致病痛的主要因素。本项目旨在揭露恶习,指导年轻群体树立良好的生活方式,科学膳食,合理运动,预防疾病,做到真正的健康养生。

本项目采用实景拍摄的形式带入科普讲解,增加了微视频的交流互动感,让观众真实的感受到科普氛围,能够更加直观的认识和学习健康养生,提供受众对实景的感知,提升对微视频内容的认同感,增强现实感受。

项目中邀请的专家都是来自河北省的医生和养生专家,他们熟悉华北地区的自然环境和常见病情,来具体指导本地区民众掌握卫生、健康等相关科学知识。同时也通过该系列科普微视频来宣传河北省的名医和健康养生专家,宣传河北省的医疗技术与健康养生研究。

《健康养生流行梗》系列科普微视频项目已将相关理论研究成果论文《流行话题在健康养生类科普微视频传播中应用研究》发表在学术期刊《山海经:教育前沿》2023年10月刊。该系列科普微视频项目成果已经在快手、抖音和小红书等短视频等平台发布,同步在优酷、腾讯视频和今日头条等网络媒体推广。该系列科普微视频采用了多平台多账号同步推广,总浏览播放量达三十余万,受到了广大群众的青睐和好评,让更多喜欢了解健康养生的年轻人群体接受到了科普知识,完成了项目任务书的预期目标和考核指标。

分集简介:

第十一集:“破防了”——腰椎间盘破防将会怎样?

本集视频以“破防了——腰椎间盘破防将会怎样?”为热点话题展开情景演绎。男生因为长期坐姿不端正等问题,年纪轻轻的腰间盘出了问题。无奈地说道:“我真的破防了,我年纪轻轻成绩不突出,腰间盘突出!

随后医生展开讲解腰椎间盘的注意事项。腰椎间盘位于两个椎体之间,由纤维软骨组成,对腰椎起到缓冲保护作用,我们姑且把它比作包子,纤维环是包子皮,髓核是包子馅。健康的椎间盘是结结实实的包子皮严密包裹着水汪汪的包子馅。但是,随着年龄增长、腰椎退变,加上慢性损伤、急性外伤,包子皮就会不断受损,对包子馅包裹无力,形成椎间盘膨出、突出、脱出甚至游离的状态,降低了椎间盘的缓冲减震作用,同时压迫或刺激周围神经,造成腰痛、坐骨神经痛、间歇性跛行等症状。腰突症可以通过腰背肌训练来增加腰椎的稳定性,同时进行积极治疗,如服用腰痛宁,严重腰突症,如出现了马尾综合征等神经损害现象,就要考虑手术治疗了。

第十二集:“双减”——你的腰也需要双减

本集视频通过办公室内对话和专家建议,提醒观众关注腰部健康,适当运动,减轻久坐对腰椎的负担。以“双减——你的腰也需要双减”作为热点话题。

健康专家讲解了进行腰部放松的几个建议。首先:大家工作一段时间之后,最好每隔1个小时进行一次弯腰伸臂。这是最简单也最不会耽搁时间的腰部放松办法,你只需要每天多做几组每次多持续几秒钟就可以锻炼腰部。其次:靠墙深蹲,这个动作开始可能有一些困难,但坚持下来会受益无穷。方法是后背靠墙,然后向下蹲,直至你感觉大腿肌肉发酸为止。当然,每个人的肌肉力量不一样,你下蹲的角度会有差别,但这不重要。你只需要每天做1-2次,每次5分钟。或者根据自己的情况自行调整,坚持一段时间,你会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最后,减重。并不是减肥,因为腰部的疾病特别是腰椎间盘突出并不是肥胖人的专利,很多身体偏瘦的人也会得病。我们的脊柱是一个铰链式的结构,上面有很多的肌肉和韧带附着,这里最重要的叫做多裂肌。如果你喜欢健身,多做一些增加多裂肌的动作,会提升脊柱整体的稳定性,避免患一些颈腰椎疾病。减重的目的并不是单纯减去脂肪,同时要增加肌肉的力量,减轻脊柱的负担,这才是预防腰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等常见病的正确方法。

第十三集:小病不用治,大病治不了,一去体检反而耽误事

本集视频以“小病不用治,大病治不了,一去体检反而耽误事”这一错误的说法为影片创造主题,情景演绎了两个男同事对于体检的不同看法。

这个情景剧反映出一些大众心理和行为,有一定的警示意义。实际上,小病和大病往往有关联。比如,普通感冒很多人认为是小病,不用吃药,但有时会诱发或加重急性肺炎、风湿性心脏病、病毒性心肌炎等重大疾患。如果不注意及时治疗,就会留下大病隐患。临床上,经常有患者在常规体检中无意发现肺部小肿块,进一步检查后确诊为早期肺癌。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效果显著。

最后养生专家建议,任何重大疾病的形成都需要时间,所以定期体检很重要。在大病早期、初期就能及时发现苗头,及早干预,效果一定比中期、晚期好。建议大家重视体检,尤其是40岁以上的人群。早发现早治疗,大病也可能变成小病。

第十四集:吃核桃能补脑?

本集视频以“吃核桃能补脑?”作为讨论的热点话题,以有奖问答作为影片的故事线索,引出了“多吃点核桃补补脑子吧”这样的常见说法。

最后,由医生讲解了几方面的建议。从现代营养学角度看,核桃含有的蛋白质、微量元素、维生素等,是脑细胞、脑神经所必需的营养。中医则认为,核桃是食物也是药物,核桃入肾经、肺经,可以补肾固精、润肠通便、强腰补脑。所以核桃有补益大脑的作用。不过,要想让核桃达到更好的补脑效果,平时可以做药膳如桃核鸡汤、人参桃仁粥、蜂蜜桃仁粥、桃仁小米粥等。另外,核桃并不是人人都适合,如慢性肠炎、腹泻患者就不宜吃,因为容易诱发或加重肠炎、腹泻症状。坚果是膳食的有益补充,但由于坚果含能量高,也不能过量食用。核桃可以在两餐之间当作零食食用,能帮助我们预防动脉硬化,平均一天吃两三个即可。血脂、血糖偏高的人群更要注意科学食用。如果一次吃太多了,要减少当日用油量和饮食量。

第十五集:吃黑芝麻能乌发?

本集视频以“吃黑芝麻能乌发?”为热点话题。在情景剧中,两位男生就“吃黑芝麻能不能乌发”展开了讨论,表达了不同的看法。

最后,养生专家讲解了具体的知识点。老百姓普遍认为黑色食品能让头发变黑,可能是受中医“黑色入肾,肾主华发”的观点影响。芝麻是食物也是药材,里面含有蛋白质、卵磷脂、微量元素、维生素,确实可以滋养头发,改善头发枯燥、易脆的情况,使头发变得更加健康、有光泽。但是,吃黑芝麻不一定会使白发变黑发。黑芝麻作为药用时,具有润燥、润肠、补肝肾的功效,其也有润肠通便、补精血的功效,可主治头晕眼花、产后少乳、血虚、风燥、肠燥便秘、稀发早白等。肾虚白头的人可以食用黑芝麻,有利于白发变黑。黑芝麻含有较多油脂,注意不能一次吃太多,避免增加肠胃负担,白发的原因比较复杂,包括生理因素、遗传因素、精神心理因素或是某种疾病引起,少白头的患者要及时针对病因去治疗。

第十六集:手机不睡我不睡

本集视频以“手机不睡我不睡”作为热点话题,演绎了两位同学对于“手机不睡我不睡”的看法,表达了现在很多年轻人把“没有过好的白天,只能用熬夜补偿自己”这一错误的做法。

本集视频通过养生专家针对该话题展开详细的讲述。在现如今的社会,生活与工作压力过大,想必对许多小伙伴们来讲,都会遇到这种情况:想睡了,躺在床上先看会手机,看着看着不知不觉几个小时就过去了。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第一,在床头放置弱光灯。如果可以,尽可能在床头放置弱光灯,减少手机屏幕对眼睛的刺激。第二,开启夜间模式、护眼模式。手机屏幕过亮会与夜晚环境形成较大的对比度,令眼睛产生疲劳,最好将手机屏幕亮度调至最低;网页浏览、阅读器等开启夜间模式;手机内置有护眼模式功能的,要选择开启。第三,向下倾斜45°看手机。第三,不要一直看手机。切记不可一直盯着手机,连续玩手机最长不超过半个小时一定要让眼睛适当休息。最后一点,别看手机了,早点睡觉吧!

第十七集:又是干饭的一天,加油干饭人!

本集视频以“又是干饭的一天,加油干饭人!”作为热点话题。视频情景剧演绎了两位同学在宿舍内讨论“干饭”的对话。将“干饭”的流行语编辑成为对话内容,升级“干饭”这一话题。由此引出养生专家刨析“干饭”的正确做法。 一日三餐中,营养早餐是比较重要的,早餐可以选择一些容易消化吸收,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比如鸡蛋、牛奶、面包、面条等。吃一顿优质的早餐,会让你一天都元气满满。午餐可以选择一些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比如说肉类、鸡、鱼、牛肉等。结合主食、蔬菜一起食用。晚餐可以适当吃的清淡一些,七分饱就可以。每天吃够12种食物,每周吃够25种食材,吃的杂点更健康。注意补充优质蛋白,优先选择鸡鱼虾蛋奶。每天都能够摄入一定的优质脂肪,比如一小把坚果。每天最好吃够一斤蔬菜,其中深绿色占一半以上。每天喝上一杯牛奶或酸奶,补钙无论几岁都需要。白米中掺入少量的杂粮杂豆,煮成杂粮杂豆饭。做菜时可以少放盐,健康人群还可以选择低钠盐。多蒸煮,少煎炸。吃多少做多少,最好别剩菜。

第十八集:劝酒劝情义,饮酒需适宜!

本集视频以“劝酒劝情义,饮酒需适宜!”作为热点话题。以一场同学聚餐演绎了劝酒的场景,在生动的演绎情景剧中,话题不断升级。

医生出镜讲解了酒精的主要成分和饮酒的注意事项。酒精的主要成分是乙醇,乙醇进入体内之后通过胃肠道吸收,进而进入血液系统会影响很多器官,包括器官的组织功能。还是建议大家适量喝酒。长期急性或者慢性肝病的患者是绝对不能沾酒的,其次有消化道疾病的患者也不宜喝酒,会造成消化道的不良反应。对于正常或是身体状况比较健康的人群尽量少饮酒,最好控制在二两以内。啤酒、红酒这一类酒精含量比较低、度数比较低的饮品可以适当喝一点。但是尽量不要空腹喝酒,空腹喝酒直接损伤的是消化道粘膜,包括胃和肠道,这种危害会更大。那么饮酒之前还有一些小的窍门,我们可以喝点牛奶,动物蛋白来保护我们的胃肠道,甚至还可以喝一点与碳酸镁和磷酸铝凝胶这一类,主要是治疗胃消化道、溃疡的一些药物,提前喝的话对我们的胃黏膜起到一些保护作用,进而减少酒精对我们的直接损伤。

最后,由医生给出了建议。面对酒桌上数不清的劝酒令,在这里,我提醒大家,酒切勿盲目相劝。因为如果一旦出现意外,这里面还有法律责任的问题。饮酒切记适量,不要贪杯。

第十九集:电子烟是不是烟

本集视频以“电子烟是不是烟”为热点话题。在前面的情景剧中,女同事在办公室里突然闻到一股淡淡的香味,展开了与抽电子烟的男同事之间的对话,表达了关于电子烟的不同看法。

接着,医疗工作者讲解了电子烟的具体危害,揭穿了一场瞄准年轻人的健康骗局。电子烟,酷炫多样的外表,像项链戒指一样挂在年轻人胸前,好多年轻人现在把它当成一种潮流的符号。而且好多不良的商家打着电子烟可以戒烟,然后来以此来当幌子,然后来诱使年轻人去购买和吸食电子烟。其实在这面具之下,全是诱惑年轻人的触角。电子烟披着时尚、无害的外衣,让原本还未开始抽烟的年轻人踏进了尼古丁的成瘾陷阱。好,咱们现在来说一下尼古丁的危害,短时间内大量服用尼古丁容易得各种心血管疾病、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直接给自己背上一个心脏爆破大礼包。而且,尼古丁对青少年大脑发育及发育中的胎儿还会额外伤害。其次是带来不同调味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在高温下也会很危险,像甜味剂、肉桂味、樱桃味等等闻着很棒,实际上却可能产生刺激呼吸道的双乙酰、苯甲醛。好,接下来我们到了吸入重金属的时间了,镍、锡、铅等重金属,可到深处的超细颗粒、保湿剂丙二醇高温产生的环氧丙烷等致癌物。这些都是相对明确的烟雾成分,给健康带来的损害。

第二十集:零热量饮料会不会长胖

本集视频以“零热量饮料会不会长胖”作为热点话题。情景剧中两位女生就“零热量饮料会不会长胖”话题展开对话,形象的表达了减肥还想喝饮料,以为零热量饮料不会长胖的说法。

最后,由医疗工作者来讲述了零热量饮料的成分和饮用注意事项。无糖饮料中的甜味来自于热量极低的比如阿斯巴甜、安赛蜜,还有各种糖醇,没有自制力还想减肥,无糖饮料貌似是这群人的救星。好多人已经习惯了去便利店拿起一瓶饮料,扫到成分表为碳水化合物下面一行的糖,标着“0”的话,立马收获一瓶快乐水。500毫升,热量0千卡,喝着没负担也没负罪感。但是,无糖饮料里没有糖,基本也没有热量。但有研究认为,甜味剂可能会影响人体代谢,肠道菌群和食欲等等,这样反而可能会让人吃得更多,变得更胖。觉得没热量就撒开了喝,确实对身体没什么好处。甜不离口,无法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真要下决心健康生活,减少喝饮料,保持好体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