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4-15 15:36:31 来源: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马瑶
项目完成情况
1、本项目完成了渤海海域海洋地质科普展厅建设,并设置海洋地质历史展区、地质样品展区、矿物与资源展区、古生物化石展区、科普文化廊等五个展区。
渤海海域海洋地质科普基地依托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生物标本馆,于2024年12月正式建成并开放。展厅设置海洋地质历史展区、地质样品展区、矿物与资源展区、古生物化石展区、科普文化廊等五个展区,共展出实物标本600余件,其中岩石标本350余件、沉积物标本20余件、矿物标本100余件、古生物标本150余件。
(1)海洋地质历史展区:主要以图文和多媒体等形式,重点介绍了海洋地质发展历史以及我国海洋地质的发展进程与我国在海洋探索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主要包括海洋地质研究的兴起,大陆漂移-海底扩张-板块构造理论体系的诞生、发展,我国海洋地质发展进程,我国主要的海洋地质调查船、蛟龙号载人深潜器、奋斗者号万米载人深潜器等取得的重大突破等。
(2)地质样品展区:以实物标本形式,展出了渤海海域及周边地区的岩石、海洋沉积物等地质样品。其中岩石标本45种以上,350余件,包括岩浆岩(辉绿岩、花岗岩、粗面岩等)、沉积岩(石英砂岩、石灰岩、凝灰岩等)、变质岩(片麻岩、石英岩等)三大类岩石,主要采集地包括河北秦皇岛、唐山、承德,辽宁绥中、兴城、锦州、营口、大连,山东栖霞、招远、莱州等地区;沉积物标本11种,20余件,包括泥质、粉砂质、砂质等不同类型的表层沉积物和表层短柱状沉积物,主要采集地包括河北秦皇岛、唐山,辽宁兴城、盖州、大连,山东烟台、东营等地区。以图文形式,重点介绍了渤海海域地形地貌特征,典型构造特征,海洋地质样品的分类、矿物组成和结构特征,三类岩石的形成与转化过程,常见岩石的鉴定方法,以及微区显微特征等。
(3)矿物与资源展厅:以实物标本形式,展出了矿物标本80种,100余件,包括自然元素矿物3件,硫化物矿物11件,卤素化合物矿物7件,氧化物矿物21件,氢氧化物矿物3件,硅酸盐矿物32件,碳酸盐矿物9件,硫酸盐矿物7件,钨酸盐矿物2件,磷酸盐矿物3件,有机化合物类5件。以图文形式,介绍了矿物的晶系划分、粒子空间结构特征,常见矿物的光学、力学特征以及微区显微特征等。
(4)古生物化石展区:以实物标本形式,展出了古生物化石标本100种、150余件,包括原生动物类2种,台藓及棘皮动物类8种,节肢动物类12种,脊椎动物类6种,腕足动物类17种,笔石动物类9种,软体动物瓣鳃类7种,软体动物头足类9种,昆虫类1种,叶肢介类1种,腔肠动物类11种,海胆动物类2种,植物类7种。以图文形式,介绍了古生物与地层学,地质年代表的建立,化石的分类、保存条件、形成过程,以及生命起源等。
(5)科普文化廊:以图文展板形式,介绍了地球与海洋的起源与演化过程、地球的圈层结构、海洋地形地貌类型与分布、常见海洋矿产资源的形成机制、地球海洋生态环境污染现状、渤海的水文特征、海岸分布和资源情况等内容,旨在拓展海洋视野,科普海洋科学相关知识,激发热爱海洋的激情,推动保护海洋的意识。
2、定期面向社会公众开放,组织海洋地质学科普活动,进行海洋生态保护宣传。
科普基地面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依托全国科普日和全国科技活动周等,共组织线下参观/接待224场次,累计参与8300人次,其中与蒲公英梦想科学实验室、昌黎黄金海岸国家级保护区、昌黎县妇联、秦皇岛市海港区火炬公益服务中心、令火青年服务中心等公益组织,共同为秦皇岛市中小学生及家长、孤儿和留守儿童等群体组织了7场科普参观活动,累计校外参与总人次达327人次。依托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生物标本馆网站及微博官方账号,进行线上主题科普介绍7场次,总浏览量达24409人。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科普活动231场次,总参与人次达32709人次。
展厅旨在服务科普教育,普及海洋地质和海洋保护知识,促进渤海海域绿色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