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视频系列:共抗艾滋 共享健康

发布时间:2024-12-26 13:59:15 来源: 石家庄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李洁芳

年度 2023年
成果类型 影视作品

项目简介

本项目旨在通过制作一系列科普视频,向公众普及艾滋病的基本知识、传播途径、预防措施以及相关政策法规等方面的内容。同时,项目也注重提升公众对艾滋病患者的理解和关爱,消除歧视,共同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

1.拍摄制作 5 个艾滋病防治宣传视频,每条视频成品剪辑成 60 秒(传播)、30 秒(抖 音)、15 秒(微信)三种版本,宣传要点包括艾滋病的危害、艾滋病传播途径及预防知识、性传播疾病识别与规范诊疗、艾滋病暴露前后预防、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早检测早治疗的好处等。 

2.创新开展线上网络干预,利用网站、微信公众号、微信视频号等播放防艾系列视频,宣传防艾知识,对目标人群进行疫情、艾滋病的预防、性病预防等内容进行干预,扩大 HIV 检测。利用新媒体在高危人群中宣传警示,利用 5 个新媒体平台推送宣传教育信息。各县(市、区)疾控中心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在辖区咨询检测门诊推广防艾系列视频。 

5部情景剧制作都秉持一部一知识点,层层深入原则,篇幅短小精悍,情节饱满,故事性强,引人入胜,发人深省,具有警示性教育意义。情景剧系列内容涵盖:MSM重点人群、老年人、青少年防艾要点以及婚前检测知识。防艾系列视频针对不同重点人群,宣传教育成本低、速度快、效率高,使用周期长,具有可重复性,不受地域、时空的限制,根据需要可在多平台实时进行展示。

课题目的:以实施艾滋病精准干预为目的,以健全长效管理机制为核心,构建起覆盖全域、管理精细、职责明确、协作有力的艾滋病防治工作网络,加强互联网+融媒体宣传,推进实现控制和消灭艾滋病的终极目标。


分集介绍

1.《陌生来电》是一部聚焦男男性接触人群艾滋病防治的短片,主要讲述了主人公江一的生活变化及其感染艾滋病的经历。阳光男孩江一因接“特殊”朋友电话得知艾滋风险,自检后初筛阳性,回忆曾有无保护性行为,最终确诊感染艾滋,故事以警示结尾,强调男性同性性行为需正确使用安全套预防艾滋。该视频通过主人公的亲身经历,向观众传达了艾滋病防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醒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警惕,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2.《无言》:是一部聚焦老年人群艾滋病防治的短片,讲述独居老人丁大爷生活孤寂,羡慕公园中欢聚的老人。通过微信结识网友“阳光下的玫瑰”并发生关系后,丁大爷开始咳嗽,被怀疑感染艾滋病。确诊后,他后悔不已,接受抗病毒治疗并学习防艾知识,最终成为防艾志愿者。故事警示老年人群感染艾滋病风险增加,应遵守道德,洁身自爱,保护晚年生活。

3.《生命的回“响”》:是一部聚焦异性性接触人群艾滋病防治的短片,主人公李强在一次婚外情中的高危行为后,其妻子因车祸入院时被诊断出感染艾滋病。医生推测感染途径可能为性传播,并建议李强进行检查。李强内心恐慌,前往疾控中心检测,结果虽呈阳性,但随后发现这只是一场梦。梦醒后,李强决定更加珍惜与妻子的时光,好好生活。短片旨在提高公众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的认识,特别是通过性接触传播的风险,增强人们的防范意识。警示强调了生命只有一次,要洁身自爱,远离艾滋危害。这有助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性观念,避免高危、无保护的性行为。通过李强梦醒后的改变,短片倡导人们珍惜生命,与伴侣共度美好时光,传递出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4.《青少年必修课》:是一部聚焦青年学生人群艾滋病防治的短片,视频以校园书声为引子,引出青少年艾滋病防治的话题。通过采访青年学生,发现他们对于身边是否存在艾滋病感染者并不清楚。接着,志愿者和专家通过真实案例,剖析了青少年感染艾滋病的主要途径——网络交友后的无保护性行为。视频还强调了全程使用安全套的重要性,以及暴露后预防性用药的必要性。通过真实案例和专家讲解,视频旨在提高青少年对艾滋病防治的认识,让他们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呼吁家庭、学校和社会应尽早对孩子进行性教育,强调性教育不仅关乎性知识的传授,更关乎青少年情感、心理和社交能力的培养。家庭、学校、社会应共同努力,为青少年提供一个健康、安全的成长环境。

5.《真相》:是一部聚焦孕前检测艾滋病的短片,讲述了主人公刘洋曾与多个同性伴侣发生性关系,在妻子孕前艾滋病检测中发现感染了艾滋病,妻子虽未感染艾滋病但无法原谅他。视频强调了孕前接受性病、艾滋病检测的重要性,有助于减少艾滋病的传播风险,保护双方的健康。通过主人公的坦白和妻子的反应,呼吁人们在婚姻关系中保持诚实与忠诚,避免对伴侣造成不必要的伤害。提醒公众关注艾滋病防治问题,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诚实的婚姻关系,共同为构建一个健康、和谐的社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