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万个为什么”青少年科普系列音视频之11-20期

发布时间:2023-03-21 10:38:06 来源: 河北广播电视台 姚烨

年度 2021年
成果类型 影视作品
相关附件

“十万个为什么”青少年科普系列音视频之11-20期音频


主编:姚烨、薛丹丹、冯晓桐、胡馨元

项目介绍:

《“十万个为什么”青少年科普系列音视频》采取激发青少年兴趣的问答形式,以动植物、天文、气象、体育、人工智能、冰雪运动等科学知识的教育普及为主要内容,通过权威、生动、系统的讲解,为广大青少年进行科学知识普及。项目由省级媒体专业编辑主持人员组成策划编辑团队,邀请5位从事自然科学教育的一线资深教师、近100位学生参与到音视频的制作当中,共制作出音频科普产品100期,视频科普产品50期,通过河北广播电视台广播端、手机端冀时客户端及蜻蜓FM客户端、微信公众号等第三方平台多渠道宣传推广,全网收听数量超过1000万人次。

除了广播及网络传播之外,还举办了“十万个为什么”音视频产品进校园活动,把项目定向宣传到学校学生和家长群体中,扩大影响力,启发孩子的科学兴趣,引导孩子爱上科学、享受科学、拥有与世界沟通的语言、知识、眼界和格局。


注:相关附件可查阅“十万个为什么”青少年科普系列音视频之11-20期音频MP3


11-20期简介:

11.晒过的被子为什么会蓬松柔软呢?

学生:每当天气好的时候,妈妈都会把被子拿到太阳底下去晒。等到晚上再盖被子的时候,原来又凉又重的被子,总是会变得又松又软,这是为什么呢?

主持人:棉被能保暖,是因为里面装着的是棉花,棉花是由棉花纤维构成的,而棉花纤维的吸水性是很强的。虽然我们的肉眼看不见,但是它一直都在不停地吸收着空气中的水分,睡觉的时候,它还会吸收我们身上的汗液。棉花纤维因为吸收了很多水分,就会紧紧地黏在一起,这样就减少了原来棉花纤維间的空隙,再加上棉花本身的重量还有外来重力的挤压,棉花纤维间的空隙会交得更小。所以使用的时间长了,棉被盖在身上就会觉得硬硬的、冰冰的,很不舒服,也不那么保暖了。但是,只要将被子放在阳光下晒上几个小时,水分就会被蒸发掉,被子就会变得和以前一样暖和。而且太阳的阳光里有一种物质叫紫外线,它拥有强大的杀菌能力。它可以像勇士一样,把被子里的细菌全都消灭掉。棉花的纤维非常神奇,受热之后它会膨胀起来,提及也会增大,这样一来,晒过的被子就会变得柔软蓬松啦~

12.蜻蜓为什么要点水呢

学生:我们刚刚学习了个成语叫做蜻蜓点水,指的是蜻蜓在水面飞行时用尾部轻触水面的动作,可它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呢?

主持人:其实这是雌蜻蜓在产卵的过程。蜻蜓通常在小河边、池塘里的水草上产卵。卵排出后,在水草上孵化出幼虫,叫做“水虿”chài 。水虿要在水里过很久的爬行生活。少则1年,多则七八年才能羽化成蜻蜓成虫。水虿是除害虫的能手,它专吃蚊子的幼虫“孑孓”。水虿的外形有点像蜘蛛,肚子很大。当它羽化成成虫时,会攀到水草上,不吃不喝。羽化成成虫后,又短又胖的肚子变得越来越细长,原先叠在一起的翅膀也逐一展开,终于变成了像一只小飞机似的蜻蜓。所以“蜻蜓点水”是蜻蜓生活中的自然组成部分——产卵以繁殖后代。

13.螃蟹为什么会吐泡泡?

学生:暑假和爸爸去海边玩,看到了螃蟹,可是为什么他一直吐泡泡呢?

主持人: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

螃蟹是生活在水里的甲壳类动物,它和鱼类一样,也是用鳃来呼吸的,只是它的鳃和鱼鳃有些不同。鱼那样长在头部的两侧,而螃蟹的腮分成很多像海绵一样松柔的,羽毛形状的鳃片,长在身体上面的两侧,表面由坚硬的头胸甲覆盖着。当它呼吸的时候,它会从身体的后面吸进新鲜的清水,从水中溶解氧气,这些氧就可以进入鳃的微血管里,而其他的水分和物质流过鳃以后,会从嘴的两边吐出去,这就是螃蟹呼吸的过程。

螃蟹虽然生活在水里,但它仍然要经常上岸来找食物。在他的鳃里,仍然会储存许多水分,可以让他不停地呼吸。但是如果在陆地上的时间长了,它鳃里的大部分水分就会被空气带走,鳃也会逐渐干燥,螃蟹就会感到呼吸困难了,这时候它就会拼命地鼓动嘴和鳃,不断地吸进空气,再把鳃里少量的水分连带空气一起吐出,这样一来,就形成了许多的小气泡。就是我们经常看到的螃蟹吐泡泡了。

14.蜘蛛是如何吐丝的?

学生:周末我和爸爸一起看了蜘蛛侠的电影,蜘蛛侠能飞檐走壁、发射蛛丝的技能也太厉害了。我想知道,现实中的蜘蛛是如何吐丝的呢?

主持人:蜘蛛的丝并不是吐出来的,准确的说是由蜘蛛肚子位置的纺丝器纺出来的。小蜘蛛肚子的位置有三对小小的凸起,那就是他们的纺织器。蜘蛛的体内储存着蜘蛛丝的丝液,等他们准备结网的时候,这些液体就会从纺织器里流出来,而在这个过程中会发生一系列物理和化学反应,将丝液拉成丝线,小蜘蛛来回走呀走,就成为我们看到的蜘蛛网了。而且蜘蛛还有自己的审美呢,会根据周围的实际情况来设计网的样式,可以说,每一只蜘蛛都是一个活脱脱的设计师。

15、“一场秋雨一场寒”到底有没有科学依据?

学生:经常听长辈们说“一场秋雨一场寒”,仔细想想好像确实是这样的。可是这么说有没有科学依据呢?

主持人:当然有啦~简单来说呢:秋天的时候,来自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和南方的暖湿空气相遇了,一个不小心,撞了个满怀,就形成了降雨。西伯利亚在哪呢?打开世界地图,可以看到它都快到北冰洋了呢!所以你想想这股冷空气到底有多冷?具体来说的,秋分之后,太阳直射点从赤道向南移动,慢慢挪到南回归线。那在北半球的中国获得太阳的热量自然就少了,被冷空气占领了高地,而每次降雨过后,热量都会再减少一点,所以温度就会降低。不过秋天这个季节,有人觉得温度刚刚好,有人觉得太冷了,因此也成就了传说中“乱穿衣”的季节~

16.萤火虫为什么要发光?

学生:夏天的晚上,我们经常会在路上碰到萤火虫,有的时候,会看到萤火虫闪烁着亮光,好像一个又一个小灯泡一样。可他为什么要发光呢?

主持人:我们知道萤火虫身上有一个发光器,雄虫在腹部末端2节内,而雌虫则在腹部末端3节内。萤火虫活动的时候, 就会发出荧光。而它之所以要发光是因为萤火虫不会说话,发光代表着一种无声的交流。比如,雄虫想借此“呼唤”雌虫,吸引异性;它也会依靠发出的光芒做联系信号,联络同伴;或者在遇到危险的时候,警告敌人。

17.下雪天为什么觉得格外安静呢?

学生:为什么下雪以后总觉得世界都安静了?是我们的错觉吗?

主持人:这并不是错觉,而是有科学依据的!一片片的雪花其实是一种六角形的晶体,质地非常轻,落在地面上一层一层聚在一起的时候,中间会有很多空隙。承载着声音传导的声波,一遇到障碍物就会产生反射,在雪地就会产生连环反射,能量也跟着消耗,到最后声音就不能继续传播了!而且悄悄告诉你,雪天的温度越低越安静,因为天气冷,雪就不会轻易融化,雪花聚在一起,中间的空隙就越多,所以,吸音作用就会更强!

18.清明时节为什么总是雨纷纷?

学生:大诗人杜牧说“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为什么一到清明就会下雨呢?

学生:大诗人杜牧说“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为什么这首诗年年都能用得上,一到清明就会下雨呢?

主持人:很多人说杜牧是真正的雨神,一到清明就会下雨是年年应验。这并不是命运的安排,也并不是机缘巧合。还是要来看看气流的原因,清明节正是春意复苏的时候,来自北边的西伯利亚寒流和来自太平洋的夏季风 在长江流域交手,势均力敌,谁也不服谁,就产生了降水。再有就是西南风在这个时节使劲发力,把海洋上的暖湿空气直接吹到大陆上,到了晚上,温差变大,暖湿空气遇到冷空气,还等什么,这雨就哗哗的下起来了!一般来说,清明节一共三天假期,如果真的遇到晴空万里的好时候,一定要去踏青哦。

19.为什么会有“昙花一现”的说法?

学生:为什么会有“昙花一现”的说法?

主持人:虽然不同种类的植物花期各不相同,但昙花确实开的时间很短,大多在晚上9点以后,只有3-4个小时,所以我们经常会说“昙花一现”。昙花原产于墨西哥至巴西的热带沙漠中。那里的气候又干又热,人站在阳光下也会虚脱,更何况是娇弱的昙花呢!晚上盛开,是因为可以避免烈日的灼伤,而且沙漠地区的昆虫在晚上八九点钟活动频繁,这个时间开花也有利于传粉,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独特的花期了。

20.棉花是花吗?

学生:自然界有很多争奇斗艳的花,比如:梅花、兰花、玫瑰花、芍药花,那我们常见的棉花,它是花吗?

主持人:一朵一朵的棉花确实很漂亮,但是它并不是“花”。在明朝之前,棉花还只是零星栽种,当作花卉园艺来欣赏。直到明朝,百姓们开始利用它的棉,纺线织布。所以,棉花有两种状态的美。一个是棉、一个是花。它真正的花是一朵会变色的花,刚开花是乳白色,但是会慢慢变黄,然后变成红色或紫红色,最后变成褐色,随后花朵就开始结果子。棉花的果子是球形的,长到一定程度会张开嘴,嘴巴里的种子能吐出一丝丝白色纤维。不用多久,这些纤维会接结成团,把种子裹得密不透风,形状就像是一块块的橘子瓣。

这下,你是不是恍然大悟了呢?我们通常说的棉花根本不是花,而是棉絮,棉絮应该相当于苹果、桃子的果肉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