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治肺纤维化

发布时间:2025-06-27 15:19:04 来源: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医院 韩丙超

年度 2025年
成果类型 科普图书
相关附件

《如何防治肺纤维化》全书内容电子版

图书封皮照片_副本

图书内文扉页照片_副本


ISBN发表刊号:978-7-5717-2418-4

出版社: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主编:韩丙超

出版时间:2025年4月

图书内容简介

本书详细介绍了肺纤维化的病因、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旨在提高公众对这一疾病的认识,并为患者提供科学的防治指导。

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肺纤维化的概念与流行病学:肺纤维化指肺组织因纤维性物质沉积而变硬变厚,导致气体交换功能丧失。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其主要类型,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美国患病率为14~42.7人/10万人,年发病率为6.8~16.3人/10万人,平均诊断年龄为67岁,男性多于女性,吸烟者风险更高。

2.肺纤维化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病因尚不明确,但研究表明以下因素可能相关:(1)吸烟:长期吸烟显著增加患病风险,尤其是吸烟量超过20包年的个体。(2)环境暴露:接触金属粉尘、木尘、植物粉尘等有害物质的人群患病率较高。(3)微生物感染:如EB病毒可能参与发病,但具体机制尚需研究。(4)胃-食管反流:微量误吸可能导致肺部损伤。(5)遗传因素:家族性病例少见,但某些基因突变可能增加风险。

发病机制涉及肺泡上皮细胞受损后异常修复,导致纤维性物质沉积和疤痕形成,最终使肺组织结构破坏。

3.临床表现与诊断:(1)症状:早期无明显症状,随病情进展出现持续性干咳、活动后气喘、呼吸困难等,晚期可能出现杵状指和嘴唇发绀。(2)影像学特点:X线胸片显示网状阴影,CT表现为双肺周边部网状影、蜂窝影及牵拉性支气管扩张。(3)诊断难点:由于症状与其他肺部疾病相似,易被误诊,确诊需结合影像学检查和排除其他病因,必要时进行外科肺活检。

4.合并症及其管理:(1)急性加重:部分患者在稳定期突然恶化,死亡率高,需密切监测并预防感染、空气污染等诱因。(2)肺动脉高压:常见于晚期患者,预后较差,治疗包括抗纤维化药物和氧疗。(3)睡眠呼吸紊乱:患者易出现低氧血症,可通过无创呼吸机改善症状。(4)肺气肿与肺癌:吸烟者更易并发肺气肿或肺癌,需定期复查胸部CT。

5.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与肺纤维化: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易出现肺纤维化,尤其是老年患者和男性患者。多数轻症患者不会遗留肺纤维化,但重症患者需警惕间质性肺炎或肺纤维化的发生。治疗以抗炎、抗氧化为主,严重者可考虑抗纤维化药物。

6.继发性肺纤维化:继发性肺纤维化由其他疾病引起,如结缔组织病、药物毒性或职业暴露。治疗重点在于控制原发病,同时辅以抗纤维化药物。

7.西药治疗:(1)抗纤维化药物:吡非尼酮和尼达尼布是主要药物,通过抑制纤维细胞增殖和炎症因子活性减缓病情进展。(2)其他药物:N-乙酰半胱氨酸具有抗氧化作用,抗酸药物可降低胃-食管反流相关肺损伤风险。(3)注意事项:避免使用无效或副作用大的药物,如泼尼松联合硫唑嘌呤和N-乙酰半胱氨酸。

8.中药治疗:中医认为肺纤维化属“肺痿”范畴,核心病机为气阴亏虚、痰瘀阻络。常用方剂包括麦门冬汤、百合固金汤等,单味药如黄芪、地黄、人参等具有抗纤维化作用。此外,中医非药物疗法如八段锦、太极拳等有助于康复。

9.患者的自我管理:(1)药物治疗:严格遵医嘱服药,记录症状变化并及时反馈给医生。(2)吸氧治疗:静息状态低氧血症患者需接受长程氧疗,夜间流量可适当增加。(3)康复训练:包括腹式呼吸、缩唇呼吸、有氧运动等,每周3~5次,每次20~30分钟。(4)饮食与居住环境:建议高热量、高蛋白饮食,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湿度适宜,避免过敏原。

10.预防措施:戒烟、避免有害环境暴露、接种疫苗预防感染。定期体检,尤其是高危人群,早发现早干预。

11.未来研究方向:(1)精准医疗:基于基因组学和生物标志物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2)新药研发:探索针对特定信号通路的靶向药物。(3)干细胞治疗:利用干细胞修复受损肺组织,但安全性与有效性仍需验证。

本书不仅普及了肺纤维化的相关知识,还呼吁社会各界关注这一领域,共同推动疾病的深入研究与防治工作。

图书摘要

一、肺纤维化:认识与应对

疾病本质:肺纤维化是肺部异常修复形成的"疤痕",导致肺变硬变厚,氧气交换能力丧失。广义指200余种"间质性肺疾病",狭义主要指特发性肺纤维化(IPF)——一种进展快、生存率低(5年生存率20%-40%)的严重疾病。

二、核心风险与诱因

1.高危人群:长期吸烟者(尤其吸烟指数>20包年)、中老年男性(>50岁)、职业暴露(矿工、石工、粉尘接触者)、自身免疫病患者(类风湿关节炎、硬皮病等)、重症呼吸道感染(如新冠"白肺"患者、SARS康复者)。

2.关键诱因:吸烟、空气污染(PM2.5等)、胃食管反流、部分药物(胺碘酮、博来霉素等)及胸部放疗、病毒感染(如EB病毒、新冠病毒)。

三、识别预警信号

1.早期症状:持续性干咳、活动后气短(易误诊为感冒或支气管炎)。

2.典型表现:进行性呼吸困难、杵状指、口唇发绀。

3.确诊关键:(1)胸部CT:示网状影、蜂窝肺、牵拉性支气管扩张(似"老丝瓜瓤");

(2)需呼吸科专科医生综合评估(约50%患者曾被误诊,平均确诊耗时2.7年)。

四、治疗策略

1. 抗纤维化药物:(1)吡非尼酮:抑制胶原合成,需防晒避光(光毒性);(2)尼达尼布:阻断纤维化信号通路,注意腹泻和肝功能监测;(3)二者可延缓肺功能下降,但无法根治。

2.急性加重期:激素冲击治疗,重点预防感染。

3.中医辨证施治:分型论治(如阴虚肺燥用麦门冬汤,痰热壅肺用麻杏石甘汤);黄芪、丹参、三七等中药可抑制纤维化进程;

辅以八段锦、太极拳等传统功法。

五、患者自我管理

1.氧疗:静息血氧≤88%需长期氧疗(>15小时/天),夜间流量增加1L/分。

2.康复训练:腹式呼吸、缩唇呼吸(每日2-3次)、低强度有氧运动(散步、游泳)

3.生活调护:戒烟、防感冒、保持体重(BMI 18.5-23.9);饮食清淡,多食梨、百合等润肺食材;居住环境保湿(湿度50%-60%),避免粉尘/烟雾。

六、预防关键

1.戒烟:最重要可控风险!

2.职业防护:接触粉尘者需佩戴防护装备。

3.控制原发病:积极治疗胃食管反流、结缔组织病。

4.警惕症状:长期干咳、气短及时查胸部CT。

5.疫苗接种:定期接种流感和肺炎疫苗。

七、特别关注:新冠与肺纤维化

1.真相:轻症新冠极少引发肺纤维化;重症患者出院时约85%有肺部阴影,但多数在3-12个月吸收,仅少数发展为真正肺纤维化。

2.应对:康复期出现持续咳嗽、活动气短需查CT;病灶以"条索影"为主无需过度治疗(属修复性疤痕)。

八、未来展望

1.新药研发:靶向脂肪酸代谢药物、干细胞疗法处于研究中。

2.精准医疗:基因检测指导个体化治疗是方向。

3.全球协作:建立国际数据库加速攻克疾病

九、核心提示:肺纤维化虽不可逆,但早诊早治可延缓进展!高危人群应定期胸部CT筛查,患者坚持规范治疗+科学自我管理,能显著提升生活质量。


注:相关附件可查阅《如何防治肺纤维化》全书内容PDF版


售价 58元

售书地址 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图书发行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