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河北省优秀科普作品展示1-《中国科技的梦想与荣光》(9册)

发布时间:2021-09-23 09:42:02 来源: 河北省科学技术厅

所属地区 石家庄市
年度 2020年
赛事/活动专题 优秀科普作品推荐
相关附件

网络展示要求-中国科技的梦想与荣光(9册)-河北省推荐2020年全国优秀科普图书

图片1


图书名称:中国科技的梦想与荣光(9册)

作者/译者:刘树勇 韦中燊 娄可华 李大光 翁永斌 王洪见 杨燕南 杨凤霞 张端明 周保银 张静 陆继宗 著

图书类别:

U:《港珠澳大桥——世界桥梁工程的伟大奇迹》

《中国高铁——腾飞在神州大地的巨龙》

T:《中国天眼——探寻宇宙深处的奥秘》

《超级计算机——挑战运算速度极限》

《量子通信——世界信息科技的前沿阵地》

P:《北斗导航——高精度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蛟龙入海——深海探测新深度》

V:《嫦娥飞天——中国人的太空探索之路》

《中国大飞机——鹰击长空的蓝天骄子》


出版社: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出版时间:2020年4月

出版版号ISBN:

978-7-5717-0056-0《港珠澳大桥——世界桥梁工程的伟大奇迹》

978-7-5717-0055-3《中国天眼——探寻宇宙深处的奥秘》

978-7-5717-0054-6《中国高铁——腾飞在神州大地的巨龙》

978-7-5717-0053-9《超级计算机——挑战运算速度极限》

978-7-5717-0052-2《北斗导航——高精度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978-7-5717-0051-5《嫦娥飞天——中国人的太空探索之路》

978-7-5717-0050-8《量子通信——世界信息科技的前沿阵地》

978-7-5717-0049-2《中国大飞机——鹰击长空的蓝天骄子》

978-7-5717-0048-5《蛟龙入海——深海探测新深度》


书籍信息

(1)作者简介

张端明:华中科技大学物理系教授。先后任国家凝聚态物理—材料物理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高能物理学会会员,美国物理学会会员,湖北省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主要研究有关高能物理和量子物理的基础研究,包括大统一理论、夸克模型、黑洞问题等。主要著述有百万字的《物理发现启思录》(上下)等十几部科技著作及大量科普著作和文章。

陆继宗:上海师范大学物理系教授,上海物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引力与相对论天体物理学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场论、粒子物理;天体粒子物理和宇宙学。主要科普著作有《诺贝尔奖百年鉴10——绝对零度的奇迹》《课本上学不到的物理学》等。

周保银:历任空军军训器材研究所所长,空军司令部军训部参谋、飞行仿真专家组成员,中航工业北京蓝天航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兼总工程师,北京航空航天模型博物馆馆长。现任河南贯辰军融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上海交通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兼职研究员,上海民机试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商飞)技术委员会委员。先后荣获中国航空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总装备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空军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13项。主要著作有:《平显火控系统教材》《空军军训器材研究所简史》等。

李大光:国防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国家安全、军事战略、军事装备和国际政治。出版《国家安全》等学术专著十余部;在军内外报刊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和时评文章1500余篇。

刘树勇:首都师范大学物理系自然科学史研究室教授。主要从事科学技术史与科技文化传播的研究,以中国科技史与科普学为主要研究方向。主要著作有《中国古代科技史》(5本/套)《中国近代物理学史》《中国现代物理学史略》等专著及《无边的引力世界》等大量科普著作及论文。

翁永斌: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讲师。主要研究领域:防险救生,艇员、潜水员培训。

韦中燊:北京市大兴区兴海学校副校长,北京市物理学科骨干。出版有《大众物理学史》《隐形世界》《极端物质世界》《中学教师学科核心素养提升策略(物理)》等图书;在《物理教师》《现代物理知识》《物理通报》《物理学习报》等期刊杂志及报纸上发表《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的“犹太伟人现象”》《从电子的发现到蘑菇云的升起》等文章一百余篇。

(2)内容简介

本丛书作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主题出版物,主要介绍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近些年来我国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的重大成果,包括太空探索、中国天眼、巨型计算机、北斗导航、深海探测、超级工程、量子通信、中国高铁、中国大飞机等对中国乃至世界产生重大影响的科技成果。丛书图文并茂,语言通俗易懂,最大程度地将中国当代最新最前沿的科学技术成果面向大众普及。本丛书获河北省创新能力提升计划项目——科学普及专项资助。

(3)创新点

本丛书中的多个选题填补了国内选题空白。在书中,读者在了解当代最前沿科学技术知识的同时,还会从中看到我国科学技术工作者“坚持、坚忍、坚韧”的可贵品格和“勤奋学习,自主创新”的求是精神;在生动有趣的科学故事中,读者可以了解到其中蕴含的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潜移默化中提高了自己的科学素养;读者也会从科技工作者的勤奋、创新、拼搏和献身的精神中受到感染,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