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9-12 14:55:20 来源: 河北中医药大学 王荣
项目介绍
本项目秉承家长是儿童健康成长第一责任人的理念,聚焦儿童及其照护者群体,通过创作系列科普微视频并依托网络平台传播,系统开展家庭育儿知识宣教。内容体系涵盖三大核心板块:家庭育儿安全知识、科学喂养方法,以及基于中医适宜技术的小儿推拿保健内容。
视频创作团队由高校专业教师与临床医护工作者共同组成,协同参与机构包括河北中医药大学与河北省中医院,确保内容的专业性与实用性。项目已录制形成 20 项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科普视频成果,其中包含7项动画视频与13项真人拍摄视频,累计时长达192分25秒。在制作过程中突出科普微视频的科学性、趣味性和实用性,注重视频集传播运用,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的传播优势,在微信视频号、抖音、快手、超星学习通等网络平台免费开放,支持社交媒体转发传播,多向推广,供儿童照护人、社区、幼教机构、学校及其他有需求的人员学习,同时项目团队成员定期在网络平台有关评论区提供答疑、咨询等工作,形成科普微视频“传播-使用-反馈”闭环管理模式。
通过该系列视频的推广传播,充分发挥网络平台与科普微视频的正向效能,有效普及家庭育儿安全知识、科学喂养理念,以及家庭保健和儿童常见病的中医护理与预防知识。突出中医特色,传承中医“治未病”的理念,积极倡导科学育儿观念,凸显科普微视频在儿童健康教育中的载体价值,为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提供有力支撑。
分集介绍
家庭育儿安全篇
1、儿童家庭环境安全隐患大排查
家庭环境安全隐患是儿童居家生活中常见的风险因素。这些隐患可能导致儿童磕碰、触电、窒息等意外,不但会给孩子带来身体伤害,还会让家庭陷入担忧与困扰。本视频主要从客厅、卧室、厨房、卫生间及其他区域存在的安全隐患,以及对应的防范措施两方面,科普了居家照护的儿童及其照顾者如何规避儿童家庭安全意外的发生。其中,各区域的安全隐患包括:客厅存在家具边角尖锐、电器线裸露、装饰物不牢固等问题;卧室存在床铺护栏不足、衣物收纳不当、小物件易致窒息等情况;厨房存在火源未关、刀具放置不当、化学物品误触等风险;卫生间存在地面湿滑、热水烫伤、物品误食等隐患;阳台等其他区域则存在防护栏不足、攀爬隐患、药品误食等危险。家长需定期检查这些隐患,采取相应措施,并加强对孩子的安全教育,确保孩子安全成长。
2、婴幼儿气道异物的预防和急救
婴幼儿气道异物是威胁婴幼儿生命安全的紧急情况。气道异物可能导致的婴幼儿窒息、呼吸困难甚至死亡,不但会给孩子带来极大的痛苦与危险,还会给家庭带来巨大的恐慌和创伤。本视频主要从婴幼儿气道异物的定义、表现及危害,海姆利克急救法的操作方法,以及预防措施等方面,科普了居家照护的婴幼儿及其照顾者如何防范和应对婴幼儿气道异物梗阻事件的发生。其中,急救的关键包括掌握海姆利克急救法针对一岁以上儿童和一岁以下婴幼儿的不同手法,以及家长应尽早识别、迅速判断并正确处理气道异物梗阻的要点;预防措施包括提高安全意识,教育孩子正确进食和玩耍的习惯,以及避免小物件被孩子误食。通过提高警惕和掌握急救方法,可以降低婴幼儿气道异物事件的发生率,为孩子创造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
3、儿童烧烫伤的预防和急救
烧烫伤是儿童居家意外中常见的不良事件。烧烫伤带来的儿童皮肤损伤、感染等不但增加儿童痛苦,还会给家庭带来照顾负担。本视频主要从家庭场景下的防护要点、急救处理原则两方面科普了居家照护的儿童及其照顾者如何预防和应对儿童烧烫伤意外的发生。其中,家庭场景下的防护要点包括:首先要做好物理隔离,如安装儿童安全锁、将热水壶等热源移至孩子触碰不到的区域;其次需培养全家的安全意识,家长应以身作则规范行为,并通过日常引导让孩子认识危险物品、主动远离风险;此外,定期开展家庭安全演练也至关重要,能帮助孩子在突发情况中掌握基本的应对方法。急救处理方面则需严格遵循 “冲脱泡盖送” 五字原则,包括冲洗、脱衣、浸泡、覆盖和送医。家长需掌握这些知识和技能,为孩子筑起安全防线。
4、儿童淹溺的预防和急救
儿童溺水是威胁儿童生命安全的严重意外。溺水可能导致的儿童窒息、脑损伤甚至死亡,不但会给孩子带来无法挽回的伤害,还会给家庭造成沉重的打击。本视频主要从儿童溺水的表现、原因、急救方法以及预防措施等方面,科普了居家照护的儿童及其照顾者如何应对和防范儿童溺水意外的发生。其中,儿童溺水时表现无声且短暂,容易被忽视,家长需加强监护,识别溺水迹象,如头离水面近、眼神呆滞等;溺水原因多样,包括家中蓄水容器、野外水域等;自救时需保持镇静,利用浮力等待救援,他救时应呼救并传递漂浮物;岸上急救包括清理口鼻异物、人工呼吸和心肺复苏;预防溺水需家长做到 “四知道”,孩子牢记 “六不原则”,家中水体需加防护栏。普及溺水急救与预防知识,守护儿童安全。
5、儿童不同类型伤口的处理和包扎方法
儿童摔伤出血是儿童日常活动中常见的意外伤害。摔伤出血可能造成的伤口感染、失血过多等情况,不但会增加儿童的痛苦,还会让家庭面临照护压力与担忧。本视频主要从儿童摔伤出血的处理步骤、不同部位的包扎方法、止血带的使用规范以及特殊情况的应对要点等方面,科普了儿童照护者如何正确处理儿童摔伤出血问题。其中,处理方法包括:先冷静判断伤口情况,根据伤口出血情况决定用创可贴或纱布包扎,出血过多则用干净纱布压迫止血或三角巾、绷带包扎;四肢受伤采用螺旋或螺旋反折包扎法,关节处用八字法包扎;用止血带时需抬高伤肢,每 40-50 分钟放松一次,时间不超过两小时;需观察伤肢血运情况,伤口有异物时固定不动等待医生处理。整个过程中要观察孩子的反应,确保包扎松紧要适宜。
6、儿童骨折的家庭处理方法
儿童骨折是儿童意外伤害中常见的情况。骨折可能导致的儿童剧烈疼痛、肢体功能障碍,甚至恢复不佳影响生长发育等问题,不但会给孩子带来极大的痛苦,还会给家庭带来长期的照护压力与担忧。本视频主要从儿童骨折的判断方法、处理原则、不同部位的固定方式、注意事项及固定原则等方面,科普了儿童照护者如何正确处理儿童骨折情况。其中,儿童骨折处理首先需保持镇静,判断是否有骨折,表现为局部肿胀疼痛、活动受限;处理原则为不移动患儿,不复位,先止血包扎再固定伤肢,并尽快送医;针对不同部位骨折有不同固定方法,如前臂用书本垫起并用布袋捆绑,上臂用三角巾或围巾固定;检查末梢血运,确保固定牢固且松紧适宜。需牢记固定原则:牢固、松紧适宜、及时就医、抬高肢体、适当锻炼。家长需学会正确处理不同骨折情况,以减轻伤害。
7、婴幼儿心肺复苏术
婴幼儿心肺复苏术是挽救婴儿生命的关键急救技能。操作不当可能错失最佳抢救时机,导致无法挽回的后果,不但会给婴儿生命带来极大威胁,还会给家庭造成沉重的打击。本视频主要从婴幼儿心肺复苏术的操作前准备、步骤、注意事项及复苏后处理等方面,科普了婴幼儿照护者如何正确进行婴儿心肺复苏。其中,操作中需确保环境安全,先判断婴儿意识与呼吸心跳;按 C-A-B 顺序,进行胸外按压、开放气道和人工呼吸,强调单人双指按压或双人环抱法,按压频率每分钟 100-120 次,深度至少 4 厘米;操作需轻柔、持续、比例正确;注意避免错误操作与特殊场景处理;复苏后送医检查。牢记操作口诀,才能确保正确有效施救。
8、儿童意外坠落的预防和处理
儿童意外坠落是危及儿童生命安全的重大风险。坠落可能造成的儿童骨折、颅内损伤甚至死亡,不但会给孩子带来极大的痛苦与伤害,还会给家庭带来无尽的悲痛和负担。本视频主要从儿童意外坠落的预防要点和急救方法等方面,科普了居家照护的儿童及其照顾者如何防范和应对儿童意外坠落事件的发生。其中,预防的关键在于提高安全意识,家长需定期检查家中潜在的危险区域,如窗户、阳台和楼梯,安装牢固的防护栏,清理可攀爬物品,并加强对孩子的安全教育;一旦发生意外坠落,应保持冷静,立即拨打急救电话,避免盲目移动孩子以防二次伤害,正确处理包括保持孩子平躺、确保呼吸道畅通、控制出血和进行必要的心肺复苏。预防和处理儿童意外坠落关乎孩子的生命安全和家庭幸福,家长需时刻警惕,为孩子们创造安全的成长环境。
9、家庭儿童用药安全指导及误服药物的预防和处理
儿童用药安全是保障儿童健康的重要环节。用药不当可能导致的儿童身体损伤、病情加重等问题,不但会给孩子带来痛苦,还会让家庭陷入焦虑与担忧。本视频主要从儿童用药需遵循的科学原则、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用药特点、常见病症的合理用药方式以及误服药物的处理办法等方面,科普了儿童照护者如何确保儿童用药安全有效。其中,儿童用药安全需遵循科学原则,包括明确诊断再用药、严格遵医嘱剂量和疗程、避免重复用药、慎用成人药物;不同年龄段儿童用药特点不同,需特别注意新生儿和婴幼儿的用药反应及剂量控制;常见病症如发热、咳嗽、腹泻需按症状合理用药;误服药物后需冷静判断,采取相应紧急处理措施并及时就医。家长需正确储存药物,记录用药情况,确保儿童用药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