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姿多彩的玉米”科普微视频制作

发布时间:2022-12-20 09:48:14 来源: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遗传生理研究所 马春红

年度 2021年
成果类型 影视作品


项目名称:“多姿多彩的玉米”科普微视频制作

主       编:马春红

主持单位:河北省农林科学院遗传生理研究所

(现更名为: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生物技术与食品科学研究所)

起止年月:2021年6月-2022年12月


“多姿多彩的玉米”科普微视频文字介绍


玉米是禾本科的一年生草本植物。产于中美洲和南美洲,是全球重要的粮食作物、饲料作物、工业原料作物和能源作物,其总产居全球首位。广泛分布于美国、中国、巴西和其他国家。玉米品种类型多,营养价值较高,具有广阔的开发及应用前景。丰富的种质资源是培育出优良玉米新品种的前提。农作物种质资源是指选育农作物新品种的基础材料,是国家关键性战略资源。随着生产水平的不断发展, 对玉米育种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解决这一现状的关键在于种质资源的引进、改良、创新和利用。要想育成高产、优质、多抗、耐密的玉米新品种,充分挖掘和利用玉米农家种、引进的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资源进行种质创新和改良是重要的手段。种质资源中蕴含着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可以通过直接参与育种进程如杂交育种进行利用,也可以通过分子手段转移有利基因或染色体片段来改良玉米品种,对玉米育种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项目通过介绍玉米的来源、分布及应用、玉米种质资源的概念和意义、分类;多姿多彩的玉米介绍和利用等方面,将“多姿多彩的玉米”制作成科普微视频,利用田间玉米的实地拍摄、记录与动画的制作方法,将搜集玉米的相关素材,进行构造画面、配音、剪辑、加字幕、特效,制作成科学普及微视频。

本项目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打好种业翻身仗重要指示的实际应用,开展广泛的教育引导工作,让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到玉米种质资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推进玉米育种关键技术创新应用。通过有效的科普引导,让更多人行动起来保护特异优质种质资源,实现重要农产品种源自主可控,端稳端牢中国饭碗,为推动农业发展、促进乡村振兴注入澎湃动力。


项目完成情况


通过新媒体传播将视频投放在腾讯视频、微博、公众号等网络媒体上;通过向群众发放光盘、宣传,让更多的人加以了解玉米种质资源的科学知识。通过广泛传播,向公众普及科学知识,让更多的人了解玉米种质资源的意义,正确引导社会舆论,营造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社会氛围。

已按照任务书中要求,完成了一个6分11秒《多姿多彩的玉米》科普微视频,腾讯视频播放量1.1万次,公众号阅读量1345次,微博阅读量1.5万次,登记计算机软件著作权4项,在公众号、腾讯视频、微博网站上进行了宣传,向单位、社区、学生等发放宣传光盘100个,调查问卷人数104次,满意度100%。网站上视频点击量不断增加,起到了科普宣传的作用。


“多姿多彩的玉米”文案


玉米又名玉蜀黍、苞米等,是禾本科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中美洲和南美洲,是全球重要的粮食作物、饲料作物、工业原料作物和能源作物,其总产居全球首位。广泛分布于美国、中国、巴西和其他国家。如果说欧洲文明是小麦文明,亚洲文明是稻米文明,那么拉丁美洲文明就是玉米文明。考古研究发现,早在1万年前,这里就有了野生玉米。明朝嘉靖年间玉米才传入我国,却成为了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养活了上亿人。

每年中国人要消费近3亿吨玉米,巨大的需求背后是种业带来的革命性改变。四十多年来,中国玉米亩产从205公斤到2020年新疆奇台最高亩产1663.25公斤,品种的升级给玉米产业发展夯实了根基。

种子,被称为农业的芯片,一粒种子就是一个世界。生命在世世代代的繁衍中不断进化,携带遗传信息的基因正是生命的密码。农作物种质资源是指选育农作物新品种的基础材料,是国家关键性战略资源。种质资源对玉米育种的作用是无价的,没有种质资源就不可能选育出新的杂交品种。玉米在千百年来的进化历程中形成了极其丰富的遗传种质,它们是选育优良玉米杂交种以及发展玉米生产的物质载体。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的河北省农业生物资源保存中心,依托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建设,是河北省省级农作物种质资源库。目前中心共收集保存了粮食、油料、纤维、蔬菜等50多种7万余份农作物种质,为河北省农业科研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升提供了资源保障。

如今要想育成高产、优质、抗逆、耐密的玉米新品种,充分挖掘和利用农家种、引进的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等种质资源,进行种质创新和改良是重要的手段。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生物技术与食品科学研究所科研团队正在田间进行授粉,授粉精确到每一株玉米,这样才能保证种质资源血缘纯正。他们多年来,一直从事着收集玉米种质资源的工作。收集的玉米种质资源非常丰富,无论是在表型水平,还是在分子水平上都有很大的遗传差异,从中寻找适合的优质、抗逆、高配合力和适应性广的种质资源,通过基因组学、表型组学等研究手段,挖掘种质资源中的优异基因,创新育种材料以及新的杂优模式,助力玉米育种创新,正是团队的育种目标。

玉米的种类多姿多彩,主要包括普通玉米和特用玉米,特用玉米包括甜玉米、糯玉米、高赖氨酸玉米、高油玉米等。玉米的营养价值较高,其中鲜食玉米蛋白质含量达13%,并富含维生素、胡萝卜素和氨基酸等营养元素;除此之外,还含有钙、谷胱甘肽、镁、硒和脂肪酸等“抗衰剂”。德国营养保健协会研究发现,玉米是所有主食中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最高的。不同种类的玉米含有的营养价值不同,用途也不尽相同。

普通玉米富含膳食纤维,可用作食用、加工、酿造和饲料等。籽粒颜色以黄色居多,其次为白色、紫色。

甜玉米又称水果玉米,口感甜嫩多汁,含有较多胡萝卜素和磷、镁、钾、锌等微量元素,可生食或榨汁。籽粒主要为黄色。

糯玉米支链淀粉含量高,比普通玉米更易消化,而且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E、谷胱甘肽和花青素。籽粒颜色有黄色、白色、紫色、黑色、彩色。

甜加糯玉米:子粒中粗蛋白、粗脂肪和胚乳中赖氨酸含量都比普通玉米高,可鲜食也可加工成食品、青贮饲料。颜色种类和糯玉米相同。

玉米是优良的高产粮食作物,也是畜牧业、养殖业的重要饲料来源,还是食品、医疗卫生、轻工业、化工业不可或缺的原料之一。

通过从世界各地收集玉米种质资源,在本地进行适应性筛选、表型鉴定、保存繁育,并对其中具有优良性状的种质进行创新利用,可以丰富我国玉米种质资源基础,缓解种质资源日益狭窄的趋势,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做出贡献。

玉米乃至农作物资源搜集具有重大意义,抓好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使这些好的资源服务于我国农业生产,也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打好种业翻身仗的重要指示,实现重要农产品种源自主可控,端稳端牢中国饭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