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种质创新科普基地建设

发布时间:2023-07-04 09:20:53 来源: 邯郸市农业科学院 刘红耀

年度 2021年
成果类型 示范基地

一、总体完成情况

(一)项目基本情况

本项目于 2021年 6月签订任务书,项目起止年限为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项目在建设过程中严格履行项目负责人责任制,严格遵守国家和单位项目管理及财务管理相关规定。该项目在现有建设基础上,重点建设了“二平台一馆一园一基地”,以我院的河北省杂交棉技术创新中心和河北省作物杂种优势研究与利用重点实验室两个研发平台为主题,打造了高层次科技创新平台文化长廊展项;新建农业科技文化馆,引入智慧农业系统,诠释了现代农业、物联网技术等在农业生产中的推动作用;新建现代农业互动体验园,安装了喷灌等设施,展示农作物几十余种,加强了种质创新基地建设,完善了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拓宽了网络宣传渠道,尝试与其他单位联合科普共同宣传,提高了基地农业科技科普服务能力和宣传能力。加强了科普团队的建设,编辑了各种科普宣传资料,开展了各级各类农业科技培训,并针对青少年开展了一系列科普活动16场次,重点引导青少年了解现代农业科技知识。

(二)项目完成情况

该项目增加了科技创新平台文化长廊展项,建设了河北省杂交棉技术创新中心和河北省作物杂种优势研究与利用重点实验室两个研发平台为主题的分子育种、种质创新高层次科技创新平台文化长廊,突出了省级平台在科研创新中的推动作用,展示了我院在小麦、玉米、棉花等农业种质创新和农业科研中的系列成果及雄厚实力,突出组培、植保等科技在农业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

新增智慧农业科技文化馆1个,重点突出固定式综合气象监测站、远程可视化虫情测报灯、网络高清球机、数据采集及远程共享平台软件等现代科技手段在苗情监测、气象墒情监测、灾情监测、虫情监测等农业生产和科技创新中的作用,诠释智慧农业、物联网技术、分子育种技术等在农业科技创新和发展中的推动作用。

新建1个10000平方米的现代农业农耕体验园,加强了种质创新基地建设,安装了喷灌设施,完善了围栏、道路、展牌等基础设施建设。展示了谷子、玉米、生姜、辣椒、花生、红薯、大蒜、大葱、韭菜等新品种几十余种。

开展了深入基层、走进校园以及在科普基地开展研学活动等科普活动,组织了现代农业机械化种植、无人机喷药、喷灌以及智慧农田四情管理等农业生产过程观摩、农业技术培训、农耕互动体验、亲子互动、作物辨别、成果展示、生产示范、植物保护、组培脱毒育苗知识科普等一系列农业科普活动16场次,并发放了宣传资料。

科普活动的开展得到了邯郸市科技局、邯郸市少工委、邯郸市青少年活动中心、邯郸学院、邯郸广播电台的大力支持,吸引了陶二小学、百花小学、南苏曹小学、前进小学、绘本馆等单位领导和学生代表来基地参观并建立了长期联系。2022年被授牌为邯郸新闻传媒中心未来科学家实践基地,被青少年活动中心授牌为青少年活动中心科普实践基地。2023年为前进小学颁授了邯郸市农业科学院劳动实践教育基地。重点引导青少年了解现代农业科技知识,培养爱科学的价值观。

创新科普宣传工作形式,开辟线上线下联动服务,拓宽了网络宣传形式,各项科普活动在院网站、公众号、科技局网站、各学校网站、青少年活动中心公众号,在青葱小时代、邯郸广电网,进行播放和宣传。与邯郸广播电台联合开展科普活动并制作了科普视频,多平台进行播放和宣传,培养固定科普人员8名,均为研究生以上学历,完成了项目任务书约定的各项指标。

二、取得的重要成果及效益

(一)社会效益 

本项目围绕农业种质创新科普基地建设,以服务社会公众、增加公众农业科技知识, 提高公众科学素养为宗旨,体现了农业科技创新与科普相结合,智慧农业、分子育种技术、组培快繁技术与科普相结合,已经打造成为农业科普研学游基地,为实现“科技创新、科普惠民”发挥重要作用,加快了农业新技术、新成果科学普及与转化。 

通过此次项目提升建设,开展农耕互动体验、亲子互动、作物辨别、生产示范等一系列农业科普活动,提高了群众、青少年参与农业科普的兴趣,提升了参与者的满意度,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种质创新科普示范基地的吸引力,增加了科普基地的知名度,为我省、市的科普工作做出了贡献。

(二)人才队伍和创新基地建设情况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不断加强对我院科普示范基地科普工作人才队伍的建设,积极采取集体学习研讨和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有计划的对项目组5名科普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又吸引了3名固定科普人员和30多名灵活机动科普人员。在组织学习上,对基地的展项、仪器设备的操作流程及科普技能进行全面培训,提高了科普工作的效率和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