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5-25 16:53:19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秦健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针灸的发展史话》科普微视频系列
主编:秦健
项目介绍: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针灸的发展史话》系列科普微视频的制作,坚持科学性、趣味性、创新性和先进性的理念,依托河北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国家重点学科及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平台,以深厚的学科发展底蕴、专业师资团队、丰富的中医药资源、长期科普工作经验等多元化优势,高质量完成《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针灸的发展史话》系列科普微视频的制作,视频内容包括:针灸申遗、针灸发展史、针灸的对外传播及针灸问道4个部分,共5集。本视频的完成及推广,为社会公众了解中医针灸提供了科学专业的知识与良好平台,同时,对于传承民族传统医术、宣传文化自信、弘扬民族精神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项目用微视频的形式展现中国传统医学--中医针灸的历史发展知识,运用动画、真人演绎、旁白讲解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将古代文献中记载的历史呈现给公众,让社会公众了解针灸的起源以及发展,了解中医学前辈们为针灸医学的发展普及推广所做的贡献,同时能够学习并且初步掌握简便易行的针灸知识和方法,生动具体、寓教于乐,让中医传统医学的传播与普及不再枯燥乏味。
视频具有以下三个创新点:1. 先进性和创新性。本项目积极响应国家做好新时代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工作的要求,充分体现出国家对发展中医药事业、树立民族文化自信的高度重视。创作并录制的中医针灸科学普及微视频,能够满足不同层次人民群众对中医针灸文化知识的迫切需求,为宣传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幼儿园、中小学)工作提供一定助力。2. 科学性。本项目由多位毕业于国内知名中医药院校并从事针灸推拿学专业教学工作的资深教师参与,由专业视频拍摄团队协作完成,并由权威中医药专家进行内容审核与把关,以确保内容的科学严谨。3. 艺术性。与文字版古籍文献枯燥乏味的记载不同,本项目将中医针灸知识用微视频的形式加以呈现,微视频依托古籍文献内容,经过精心设计、创作,有序编排,用光影艺术加以巧妙展现,集科学、趣味于一身,在传播针灸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也具有较强的艺术性,更好彰显了中医针灸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
视频应用范围及领域:1.本视频发布在河北省科普类网站及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平台中,面向社会公众免费发布,可极大的拓展视频的受众范围,达到惠及社会公众的目的。2. 用于推广和普及中医针灸文化知识。通过微视频的普及宣传,让热爱中医针灸文化的社会各界人士进一步学习和了解中医针灸的传承与发展。3. 用于开展中医针灸国际交流活动。2010年11月,中医针灸被正式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针灸已成为世界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了全球最受欢迎的中医疗法之一,此视频的录制与播放可以更好地传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中医针灸技术,推动中医针灸更好地走向世界。
分集介绍
第二集 《针灸发展史》
简介:古老中国的悠久历史,是古代劳动人民与自然的斗争史,五千年华夏文明光辉灿烂,孕育出了一个又一个独具中国特色的中华文化遗产,其中,一种治病救人的,独具特色的医疗技术也应运而生,它就是——针灸。针灸发展史以时间为主线,对原始氏族公社时期、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宋金元时期以及明清时期针灸源流、针具演变、古代医家对针灸的贡献以及学术思想进行了详细的介绍。针灸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形成了由十四经脉、奇经八脉、十五别络、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以及十五络脉等组成的经络系统,创立了经络学说,并由此产生了一套治疗疾病的方法体系。